在邏輯裏,我們講所謂“必要條件”與“充足條件”的分別。一個人得了傷寒病,他即發熱。得傷寒病即足可以叫他發熱,但他如不得傷寒病,他不一定不發熱。他雖不得傷寒病而得了瘧疾、重傷風等,他照樣要發熱。得傷寒病是他發熱的充足條件。一件事情的充足條件,對於一件事情,用中國古名學的話說,是“有之必然,無之不必不然”。
一個人必須吃東西,他才可以生存。但僅隻吃東西他還不能生存。譬如一人能吃東西而不能睡覺,他還是非死不可。吃東西對於一件事情,用中國古名學的話說,是“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
社會上的事情都是很複雜的。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許多必要的條件。這許多條件中的每一件,對於這一件事情的成功,都可以隻是必要的而不是充足的。有了這一件條件,這一件事情,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沒有這一件條件,這一件事情一定不能成功。
不分清楚,或分不清楚以上所說的分別,往往有許多不必要的爭執。有許多人以為一件事情成功的必要條件,亦必須是他的充足條件,如其不然,他們即以為這條件亦不是必要的。我們常聽說“教育救國”“科學救國”,以及許多類乎此的口號。就這些口號的本身說,是沒有什麼不對。不過我們要注意的,即是教育、科學等對於救國,都是必要的條件而不是充足的條件。沒有這些東西,國必不救,但專靠這些東西中的任何一個,國不必救。喊這些口號的人,對於這一點,不見得都清楚,而聽這些口號的人,對於這一點,更見得糊塗。一個辦教育的人,或提倡科學的人,談起教育或科學的重要來,好像是專靠他那一行,即可救國。而社會上常有些人說,中國辦新教育數十年,而現在國家還是這個樣子,教育必有毛病。我們不敢說中國現在的教育沒有毛病。不過這些人的說法,不能證明中國現在的教育必有毛病。因一個國家沒有好的教育,固然是不得救,但隻有好教育,一個國家不一定得救。我們可因一個國家沒有好教育而斷其必不得救,但不能因一個國家不得救而斷其必沒有好教育。
信念對於人的有些行為的成功,亦是必要的條件,雖不是充足的條件。譬如有兩個人,一個人相信明天下雨,一個人相信明天不下雨,明天究竟下雨或不下雨,他們的信念,不能有什麼影響,因為下雨不下雨是自然界的事情,並不是人的行為。若這兩個人之中,一個人相信他自己能跳過一個三尺寬的溝,一個人不相信他自己能,或相信他自己不能,在實際跳的時候,第一個人可以跳過去的成分,要比第二個人大得多。
我們現在抗戰建國的工作,是中國四千年來一件最大的事,亦是一件最複雜的事,其成功所需要的條件,真是千頭萬緒。這些千頭萬緒的條件,可以都是必要的,而沒有一條件是充足的。在這些許多必要而不充足的條件中,有一個條件即是:我們必須有“抗戰必勝,建國必成”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