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因素——才力命
在人生成功的過程中,須具有三種因素,這三種因素配合起來,然後才可以成功。
(一)天才。我們人生出來就有愚笨聰明的不同,而且一個人生出來不是白癡的話,一定會在一方麵有相當聰明,而這種生出來就具有的愚笨聰明,無論什麼教育家以及教育製度也不能使之改變。換句話說,教育功用隻能使天賦的才能充分地發展,而不能在天賦的才能之外使之成功。這正如園藝家種植種子隻能使所種的種子充分發展,而不能在這種子充分發展之外使之增加。
(二)努力。無論在哪一方麵成功的人,都要努力。如果非常懶惰,而想成功的人,正如希望蘋果落在自己嘴裏,一樣的不可能。
(三)命。這命不是一般迷信的命,而是機會,也可以說是環境。如一個人有天賦才能,並且肯十分努力,但卻仍需遇巧了機會。如果沒有機會,雖然有天資,肯努力,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提到機會環境,常會有人說我們可以創造環境,爭取機會,這當然是不錯的。不過,創造環境,爭取機會,卻包括在努力之中,而這裏所說的機會,乃指一人之力所不能辦到的而言。
以上所說的三種因素,可以自中國舊日術語用一個字來代表一下:天資可以用“才”字來代表;努力可以用“力”字代表;機會可以用“命”字代表。一個人要在某方麵獲得成功,必得需有相當的才、力與命。一提到命,恐怕會有誤解。因為談到命的時候太多,例如街頭算命擺卦攤的談命,旅館住的大哲學家談命,而這裏所提到的命,卻與他們都不相同。在這裏所提到的命,乃是中國儒家所談之命,是與一般世俗所說的命不同的。
一般世俗所談的命,是天定的,就是我們人在生前便定下了一生的吉凶禍福。看相算卦可以知道人的一生吉凶禍福,我從來就不相信。據我看,這些都是中古時代的迷信,無論是在哲學上或是在科學上都是不合理的。
孔子、孟子所講的命,並不是這個意思,儒家所講的命,乃指人在一生之中所遭遇到的宇宙之事變,而且又非一人之力所可奈何的。再重述一下,創造環境,爭取機會是屬於努力那方麵。與這裏的命無關,不用再多論。現在還是討論命字,我們人在一生中總會遭遇到非一個人力量所能左右與改變的宇宙之事變。比如說,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的事變直到三十四年(1945年),經過八年間的抗戰,我們才獲得最後的勝利。日本人來侵略我們,我們不得已起而抗戰。這是非以一人之力所能改變的。更如現在世界戰爭雖然已經解決,然而仍有許多問題相繼發生著。為什麼我們生在這麼個時代?為什麼不晚生若幹年,生在未來的大同世界中?此乃命。
以上才、力、命三者配合起來,三者都必要而不同具。也就是成功需要三者配合起來,沒有時固不成,有了也不一定成。如同學考試加油開夜車,但也許考不及格。也就是不用功不能及格,而用功,也不一定及格!這道理就是在邏輯學上所謂:必要而不同具。有些人常說不靠命,那麼他又在說創造環境爭取機會了。不過我已重述過,那是屬於“努力”方麵的。
說起命來,我們活這麼大而不曾死了,命就算相當的好。我們要知道人死的機會太多了,在母胎中,也許小產未出世就死去,這個人能成功不?幼童病死,有什麼辦法?我們經了八年抗戰,經過戰爭、轟炸以及流亡,如今仍能參加夏令營,我們的運氣真好得了不得了。
成功的種類與配合成分
以下我們討論三者配合是否應該相等?也就是三者成分是不是應該每份都是百分之三十三點三?這回答卻是不應相等,也不能相等,而是以成功的種類不同而每種成分各有不同。成功的種數不外有三:
一、學問方麵:有所發明與創作,如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大科學家等。
二、事業方麵:如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事業家等。
三、道德方麵:在道德上成為完人,如古之所謂聖賢。
以上列舉的三方麵,以從前的話來講,也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學問方麵的成功是立言,事業的成功是立功,道德方麵的成功是立德。除三種之外,也就沒有其他的成功了。因為這三種成功的性質的不同,所以配合的成分也就有了多寡。大致說來,學問方麵“才”占成分多;事業方麵“命”占成分多;而道德方麵則是“力”占成分多。
學問方麵的成功
學問方麵,天才成分占得多。有無發明與創作是不隻以得多少分數,幾年畢業所能達成的。而且,沒有天才,就是怎麼用功,也是無濟於事。尤其藝術方麵,更是如此。所謂“酒有別常,詩有別才”。有些人致力於作詩,並做到十分的努力,然而他作出詩來,盡管合乎平仄,可是不是詩,那麼,他就是沒有詩的天資;但也許他在其他方麵可以成功的。
事業方麵的成功
事業方麵,機會成分占得多。做學問,一人可以做到不需要別的人來幫助,而且做學問到很高深的時候,別人也幫不上忙。孔子作《春秋》,他的弟子們都幫不上忙。李白、杜甫作詩,也沒有人能夠給他們幫忙,我們更不能幫助科學家來發明。這大都需要他自己去做的。然而,在事業方麵,並非一人之力所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