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教育(1 / 2)

清華大學自治會舉辦教育係統演講。“論大學教育”的講員是清華文學院長哲學教授馮友蘭先生。所記未經馮先生過目,如有錯誤概由記者負責。

記者冀新識

就常理說,大學的性質是什麼呢?大學不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一科。現在政府的人站在官場上,常常說大學是屬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實在不合理。大學不僅隻是一個比高中高一級的學校,它有兩重作用:一方麵它是教育機關,一方麵它又是研究機關;教育的任務是傳授人類已有的知識,研究的任務則在求新知識——當然研究也需要先傳授已有的知識。所以,一個大學可以說是一個知識的寶庫。它對人類社會所負的任務用一句老話說就是“繼往開來”。古人常說“一物不知,儒者之恥”。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這樣,學問已專門了,所謂專門是對某種學問的一點特別精通;事實上對於各種學問都專門的人恐怕沒有,也沒有人這樣想,如果有,那個人一定是精神有問題。但是這句話可以改為“一事不知,大學之恥”。一個大學對它所在的那個時代所有的知識,都應該有人知道。從前常說三家村有一位教書先生,他就是那一村的知識顧問,凡是那一村的人在知識上有了問題都請問他,看他怎麼說。現在一個大學站在世界或國家的立場,也是一個知識顧問,也可說是專家集團。國家社會在知識上的問題,都可以找它來解決,如同找三家村的先生一樣。戰前中山大學才成立的時候,派人來平買書,琉璃廠書鋪的人問他要什麼書,他回答說“隻要是書就要”。這話很有道理,一個大學什麼書都應當有,不管它是哪一方麵的。因為這種性質,所以一個大學不能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一科。嚴格說,一個大學應該是獨立的,不受任何幹涉。現在世界的學問越進步,分工越精細,對於任何一種學問,隻有研究那一種學問的人有發言權,別人實在說來不能對專門知識發言,因為他沒有資格。每一部分的專家如何去研究?研究什麼?他不能叫別人了解,也不必叫別人了解;他們研究的成績的好壞,隻有他們的同行可以了解,可以批評,別人不能幹涉。所以國家應該給他們研究的自由。因此,一個大學也可說是獨立的,“自行繼續”的團體。所謂“自行”就是一個大學內部的新陳代謝,應該由它自己決定、支配,也就是由它自己談論、批評,別人不能管。所以說大學不僅隻是一個比高中高一級的學校。

大學不是職業學校,不隻在訓練職業人才。職業學校訓練出來的人,按理說一定有事情做——現在的社會一切都是亂的,自然不同。而大學就不同,它訓練出來的人自然有些是做事的,而大多數是沒有事情可做。望文生義,我們可以知道工學院畢業的人幹工業,政治係畢業的人幹政治,然而學哲學的幹什麼呢?世界上有各種職業學校,就是沒有“哲學職業學校”!所以大學不同於職業學校。人類所有的知識學問對於人生的作用,有的很容易看出來,有的短時間甚至永遠看不出來。就世俗說有些學問是有用的,有些學問就沒用;可是一個大學就應該特別著重這些學問,因為有用的學問已有職業學校及工廠去做了。“紅”的、有出路的學問大學應該研究;而“冷僻”的、沒有出路的學問,大學更應該研究。它所研究的不應問對“吃飯”“穿衣”有什麼用處,因為人類不隻是吃飯、穿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