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孤 獨(二)(1 / 2)

所有的人都朝你相反的方向去了,留下來的隻是你的影子。正如一首老歌裏所唱,給我一片昏黃的燈光(不,也許還有黑暗),給我一個冰涼的牆角.當然,或許還有一把缺胳膊少腿的吉它嘶啞的歎息。這個夜注定虛寂,你也必定走入孤獨。

遊絲般的煙霧在盤騰,一明一滅的不僅僅是煙頭吧,還有你的心。你必定因聽了窗外冷清的街上過路人的歌聲和足音而淚落。你為什麼不說話?你一定是想說些什麼可動動嘴唇卻一句也說不出來。

孤獨,淒涼的美,絕望的憧憬.

猶如暴風雨到來前的那莫可名狀的煩悶,或是種幸福切心境之前的那段令人難耐的期盼。究竟是為什麼?是樂極生悲,那是世界撕毀了允諾你的那張藍圖?或者什麼都不是?你年輕過,或者還年輕著。依如多年前那個愛看夕陽的誰,不知自己走過了哪些地方,要到哪裏去.你經常會這樣莫名其妙地寂寞,感到心慌,甚至感到了沒有自己。卻隻想麵對著除了空白還是空白的牆角,為又一次不得不承認自己其實生活得很苦而產生一種流淚的感覺。

你覺得孤獨,走路的時候踢石子便表示你寂寞.你長久地凝視著一朵小花,一張紫色的玻璃紙,或停在竹杆上的紅晴蜓,差不多要哭出來的樣子.下雨的黃昏你覺得寂寞。你讀著一本書,可文學的閃逝不經過你的腦,打開書,孤獨;合上書,還是孤獨。

所有這些,不論是傷心人別有懷抱,這是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都是孤獨,是你生命中無數次逃不脫的劫數。

可是,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大自然絕無壞天氣,應當祝福這一切!

孤獨是一支黑色的歌,總在月白風清的夜晚輕輕滑落。

那會兒你出生了,離開那個溫暖的所在你因為恐怖,孤獨而哇哇大哭。與生俱來的孤寂感吞沒了你,而哭是嬰兒唯一的語言。人是從他人的關聯中獲得其最初的自我體驗的。一旦失去了對他人的依傍,便隻剩下“置身局外”被分離隔絕的感受,也就失去了這種作為一個自我而存在的體驗。失去的愛情使人整時整個兒的“被抽空.”失去了人與人的某種期待與信賴,剩下的隻是內心一片“裂開的空白”。生活軌跡往往隻能是這樣不能那樣,其實這樣和那樣相去並不遙遠。一個人一旦同自己的孩提時代告別,就仿佛進入一個魔幻的花園。曲徑通幽,道路的每一個拐彎處都藏著誘感,沒人幫你,隻能自己把握,一切得到與付出之間,不可能有一種永恒的平衡,一個人無論怎樣熱烈過,終有寂寞的時候―即使是明白了這一點,很多人還是無可奈何地不無悲哀。其實,人生雖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糟。

孤獨感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我們的社會過分地強調所謂受社會歡迎。是的,如果生命是安靜的,有誰知道它的噪動,如柔生命是不安的,又有誰知道它的寂寞呢?

也可能是這樣,你曾寂寞過,你努力了,可是並不成功,因為掌握成功的是別人,而不是你。你想飛翔,可你找不到自己那片天空以及夭外的天。想從圍城裏拚命衝出去,卻不知有更大更精致的圍城在等著你,你所居住的,不過是圓中圓。生命如同洋蔥,當你剝掉它一層外皮,有時你也會為它流淚。由希望導致的隻是絕望乃至幻滅,又從絕望中潛升一點憧憬。心情左衝右突,隻是你認為的曆久長新,總那麼無緣無由地來到。把層層疊疊的記憶束之高閣,藏隱一下敏感的心,看到一潭清水了麼,安謐如斯、寧靜如斯、甜蜜如斯、清亮如斯,不必強求什麼。失落了是一種可悲,可徹悟也亦可喜,成功誠是可喜,可固執著卻是糊塗.所以,當這個社會嘲弄你的種種時,可妨說一句:那又怎麼樣?

而大凡為人類的生活謀過幸福和在事業上卓有建樹的人們,都是輝煌而又孤獨的。馬克思孤獨出一種絕對的崇高,盧梭卻孤獨成另一種偉大.著名的作家孫犁說,文藝之途正如人生之途,過早的金榜、駿馬、高官、高樓,過多的花紅熱鬧,鼓噪喧騰,並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經受得清苦和寂寞,忍受得汙蔑和淩辱,總之,在這條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熱也能處得、風裏也來得,雨裏也去得.是的,有多少人向往著鮮花、掌聲和凱旋門,但究竟又有幾多人耐得住成功前的寂寞?孤獨是難忍的,但能從中尋出的意義太值得我們去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