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直占領全球存儲器市場的英特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當時,日本的存儲器以極低的價格和極優良的質量迅速占領了全球的市場,老牌英特爾品牌的市場迅速流失。
到1985年秋,英特爾已連續六季度出現虧損,產業界都普遍懷疑英特爾是否能繼續生存下去了。難道英特爾就要就此隕落?作為英特爾的領導者安德魯?格魯夫必須做出決斷。
總裁辦公室裏,格魯夫和董事長摩爾沉默不語。這時候,外界對於英特爾已經是議論紛紛了。
格魯夫突然問摩爾:“如果我們下了台,你認為新當選的CEO會采取什麼行動?”
摩爾猶豫了一會兒說:“他應該會放棄存儲器的生產。”
“你我為什麼自己不走出這個怪圈呢?”格魯夫堅決的說道。
摩爾認為格魯夫的建議簡直就是自殺,因為英特爾在當時生存的關鍵就在於存儲器,放棄存儲器的英特爾就等於自毀前程。因此,要摩爾做這個決定是非常艱難的。
最終,格魯夫說服了摩爾,他力排眾議、頂著重重壓力,放棄生產存儲器,而是把生產微處理器作為英特爾的新利潤增長點。到1992年,英特爾在微處理器上的巨大成功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企業。1987年至1997年的10年間,英特爾的年投資回報率平均高於44%。格魯夫也兩度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最佳企業領導人。
格魯夫的決斷拯救了英特爾。他認為:在一個企業感到自己即將被激流和漩渦吞沒時,往往也是企業麵臨著一個新的戰略轉型的時候。在這時,猶豫不決隻會使威脅變得更大,這個時候最需要領導者當機立斷。
的確,當危機來臨,兵臨城下時,一味沉浸在過去的繁華夢中不願清醒,當然阻止不了敵人的攻陷。危難之間,斷尾的壁虎最終獲得保命的機會;年老後,老鷹艱難退去利喙以獲得重生。有時候果斷地放棄是為了更好的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