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情況下尤其如此。隻要你想生存,你就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合作。隻是合作的形式與合作的效率不同,如此而已。
在合作中,如何獲取雙贏才是你要考慮的。這就要求你把自己的優勢變成團體的優勢,每個人都盡力為團隊作出更大的貢獻,團隊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這就是所謂的“隻有團隊利益最大化,個人利益才可以最大化”。如果隻惦記自己的利益,害怕別人和自己一樣進步,那麼不但你不能再進步,往往你自己原來的那點優勢也保不住。
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一位農民從外地換回了一種小麥良種,種植後產量大增。麵對豐收的糧食,這個農民喜出望外,但馬上又變得憂心忡忡。因為他害怕別人知道並且也種上這種良種,那麼他的那份驕傲和優勢就會蕩然無存。於是,他開始想方設法保密,哪怕是對自己的鄰居也是如此。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第三年他就發現,他的良種不良了,到後來甚至連原來的種子也不如了,產量銳減、病蟲害增加,他因此蒙受了很大的損失。而他的鄰居也對這個現象莫名其妙,想不出什麼辦法來幫忙。這個農民捧著自己的良種百思不得其解。一氣之下,跑到省城去請教農科院的專家。專家聽他講完自己的經曆,告訴他:良種田的周圍都是普通的麥田,通過花粉的相互傳播,良種發生了變異,品質必然下降。
每個人都處在一個大的環境中,所以你不得不考慮你周圍的人。你要學會與他們分享,大家共同進步。相比上麵那位農民,麻雀的做法要聰明多了:
在20世紀30年代,英國送奶公司送到訂戶門口的牛奶,既不用蓋子也不封口,因此麻雀和紅襟鳥可以很容易地喝到凝固在奶瓶上層的奶油皮。
後來,牛奶公司把奶瓶口用錫箔紙封起來,想防止鳥兒偷食。沒想到20年後,英國的麻雀都學會了用嘴把奶瓶的錫箔紙啄開,繼續吃它們喜愛的奶油皮。然而,同樣是20年,紅襟鳥卻一直沒學會這種方法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麻雀是群居的鳥類,常常一起行動,當某隻麻雀發現了啄破錫箔紙的方法,就可以教會別的麻雀。而紅襟鳥則喜歡獨居,他們圈地為主,溝通僅止於求偶和對侵犯者的驅逐,因此,就算有某隻紅襟鳥發現錫箔紙可以啄破,其他的鳥也無法知曉。
《禮記》早就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分享工作中的失敗與成功的體驗,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大家共有的成果,在分享中,可以同時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個別的問題、以群體智慧來探討工作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這樣又培養了人與人之間相互協作的精神,促進了大家共同的學習和進步。
因此,學會與團隊夥伴分享自己的優勢,會為自己打開更廣闊的天地,這樣你才能不斷解除身上的枷鎖,不斷地充實自我,不斷地去取得更大的進步。
公元前450年,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來到埃及。在奧博斯城的鱷魚神廟,他發現大理石水池中的鱷魚,在飽食後常張著大嘴,聽憑一種灰色的小鳥在那裏啄食剔牙。這位曆史學家感到非常驚訝,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所有的鳥獸都避開凶殘的鱷魚,隻有這種小鳥卻能同鱷魚友好相處,鱷魚從不傷害這種小鳥,因為它需要小鳥的幫助。鱷魚離水上岸後,張開大嘴,讓這種小鳥飛到它的嘴裏去吃水蛭等小動物,這使鱷魚感到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