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博弈(1 / 1)

十九世紀末,一位藥師發明了可口可樂的配方。到1902年,可口可樂迅速贏得大眾的心,成為美國境內家喻戶曉的產品。而百事可樂同樣也是由藥劑師發明。自此,世界飲料市場進入了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競爭時代。

五十年代,百事可樂利用名人效應,使得百事可樂的銷量直逼可口可樂,但是最終沒能超越。五十年代以後,百事多次改變策略,企圖超越可口可樂,可口可樂也是見招拆招,兩家世界名牌的名聲越來越響,但是都沒有將對手打倒。在八十年代,百事與可口可樂的競爭更為激烈,百事推出一係列以挑戰為主題的廣告,使對手銷量下降,可口可樂不甘示弱,推出以“新可樂”為主題的廣告。

兩者在八十年代的競爭進入了白熾化的階段,百事大手筆的請來包括邁克爾?傑克遜在內的一大批明星,震撼了整個世界,但是這樣的大手筆也僅僅是讓百事就做了一年的冠軍寶座。可是,可口可樂依然是世界市場的老大。但他們之間的競爭仍在繼續。

在同一類型的成功品牌中,基本上都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是這樣,肯德基和麥當勞也是這樣。這些成功品牌之間進行著激烈的競爭,他們運用各種戰略戰術進行博弈。在外人看來,他們的目標是將對方打倒,其實不然,他們在這個競爭的過程中發展自己,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

當博弈雙方通過某種戰略上的選擇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這個平衡狀態讓博弈雙方都受益。在某種程度上博弈雙方更是在合作和共贏,而不僅僅是競爭。競爭這個詞會讓人覺得是你爭我奪的殘酷局麵,比如,我們會說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是競爭者而不是博弈者,因為博弈除了包含競爭之外還存在著一些其他因素,真正的博弈追求的是一種合作、共贏或者說競爭合作並存的結果。單純地以競爭來闡述博弈是蒼白和單薄的,是不全麵的。在戰爭中,你不可能打敗所有的敵人,也沒有必要打敗所有的敵人,許多經驗告訴我們,當市場處於兩雄相爭的局麵時,對雙方都更有好處。除了可口可樂和百事之間的競爭,肯德基和麥當勞也是極明顯的例子。

美國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個飲料公司,互相爭鬥了半個多世紀,誰也未能打敗對手。相反,通過這場曠日持久的飲料大戰,日益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喝可樂的人越來越多,而最大的得益者,卻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真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當大家對百事可樂——可口可樂之戰興趣盎然時,雙方都是贏家。”百事可樂的總裁羅傑?恩瑞以這句話為“未必要打倒敵人”做了最佳的注釋。恩瑞接著指出,持續的戰爭,目的在維持大眾的好奇心:“喂!今天百事可樂這樣做,你想明天可口可樂會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