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大博弈(1 / 1)

歐洲的醫藥用品市場曆來是被幾家大的跨國巨頭所壟斷,很多競爭力不強的小公司一般不敢輕易涉足這一領域。並非因為這些企業沒有研發藥物的能力,而是因為如果企業盲目投身這一市場,很可能會馬上遭到幾大巨頭公司的競爭報複,這種競爭報複對於實力較弱的小企業來說具有極大破壞力和殺傷力。因此,歐洲許多醫藥公司都在兩難中飽受著痛苦的煎熬。在這種形勢下一家叫Alocan的英國醫藥小公司還是決心投身於治療眼科疾病藥物的生產和銷售中。他們終於研製出一種可溶解眼膜韌帶的藥物。這種藥物不僅能幫助醫生順利完成手術,而且也使患者從痛苦中解脫出來。Alocan公司冒著被巨頭公司報複的危險,在多方研究後決定,還是為這種藥品申請了專利,並打算通過這種藥物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及時獲得利潤。

其實Aloean公司認為,他們的發明一開始也許會引起壟斷巨頭的暫時注意,但壟斷巨頭很快就會對此事不屑一顧。因為,這種藥品的市場隻是白內障眼科手術市場,這種小市場在壟斷巨頭的的眼中簡直微不足道。如果這些大公司著手研製同樣功能的藥物,那的確可以輕鬆地將Alocan公司打垮,但這麼做顯然是不值得的。正是有了這種透徹的分析,該公司不僅依靠研製成功的眼科藥品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並且還在這一領域擁有了難得的立足之地。

Alocan公司在一種特殊的市場環境中把弱勢塑造成自己的優勢,采取主動出擊的方式,把原本弱勢的項目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且由於醫藥市場的特殊環境,十分有效地避免了壟斷巨頭的強勢圍攻報複。如果該公司像其他小公司一樣一味地躲避壟斷巨頭的威脅進攻,那它們可能永遠隻是小企業,也許最終隻能走向倒閉和被兼並。

因此,在商業博弈中,若想把弱勢轉化為優勢,企業不僅需要考慮自身特長,還要充分考慮強勁對手的打擊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