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公司之間的價格戰硝煙四起,此起彼伏,引起了消費者的巨大關注。對於中小公司來說,價格戰常常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許多次發起的價格聯盟不攻自破。中小公司經營者們無可奈何的表述,消費者既有所得也若有所失,持幣觀望者有之,望洋興歎者有之。而理論界反複論證價格之爭對誰有利以及如何跳出價格之爭,總是找不到一個明確的方向。
分析價格戰的發展規律,不難發現,市場競爭要經曆三個階段:價格競爭、品牌競爭和服務競爭。改革開放30年來,市場經濟的運行模式正在初步確立,因此公司卷入激烈的價格競爭是必然的。中小公司經營者必須正視這條規律,認真分析其本質,找出其在價格中競爭取的正確途徑。
說到底,價格競爭的實質是公司經營成本的競爭。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中,供求矛盾是市場經濟的基本關係,而競爭又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屬性。某項商品的短缺會引來眾多的投資者、生產者,但要不了多久這種商品就會出現供求平衡甚至供大於求,這個規律已被市場經濟的發展所證實。此時的市場特點是,名牌不多,或尚在形成過程中,一種品牌對市場的占有率尚不能影響到整個市場。同類商品價格有高有低,參差不齊,消費者的選擇標準是實用而便宜,即價廉物美,尚缺少對品牌的刻意追求。在滿足實際需要的前提下,價格越低越能銷售。這種消費和購買方式就必然導致價格之戰的產生。
價格競爭僅是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當進行到一定時期後必然會進入品牌競爭的階段,進而進入服務競爭階段。目前大規模價格競爭的出現,一方麵意味著國內正全麵進入市場經濟,公司要樹立強烈的成本意識,認識到隻有嚴格控製成本,做到成本領先,才可能在第一階段競爭中成功,成為行業中的強者;另一方麵還要認識到緊接價格競爭還會帶來一係列變革,即適應市場變化的變革,要在變革中求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