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出其不意,攻其不備(1 / 1)

中國古代兵法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軍事策略,在市場競爭中很有借鑒意義。麵對強勁的競爭對手,作為中小公司,一定要冷靜分析對手的實力情況,不從正麵衝突,而是襲擊對手沒有意料到、沒有防備的地方,也能達到站穩市場,鞏固市場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從事鹽業生產的民族資本家範旭東,看準西方各國忙於戰爭,輸入中國的純堿大幅度減少的機會,創辦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製堿企業——永利製堿公司。大戰結束後,曾經一度獨占中國堿市場的英國卜內門公司,急忙重返中國市場。麵對新生的競爭對手,在采取了種種軟硬兼施的辦法而沒有達到擠垮永利的目的後,卜內門便調來大批純堿,以低於原價40%的低價在中國市場上傾銷,企圖不惜血本,擠垮永利。

永利麵對卜內門的低價銷售攻勢,舉步維艱。但範旭東發現大戰剛停,百廢待興,卜內門公司的產品數量有限,能運到遠東的堿數量更為有限。將大量的堿運到中國的同時,造成了其在遠東最大市場日本的相對緊張。於是範旭東便以低於卜內門10%的價格在日本銷售純堿,宛如一支奇兵向卜內門在日本的堿市場發起了進攻。

卜內門措手不及,為了保證日本市場,不得不隨之降低價格。由於卜內門的純堿在日本的銷量遠遠大於在中國的銷量,這樣一跌價,使其元氣大傷。權衡利弊,卜內門覺得保住日本市場遠比在中國進攻永利重要得多,最後不得不主動上門拱手言和。

就這樣,永利不僅收回了中國堿市場的主權,而且在日本市場上也占領了一席之地。隨著永利堿廠的日益壯大,洋堿統銷中國市場的時代也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