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有誌氣,鬥智更要鬥誌(1 / 3)

麵紅耳赤地與人鬥氣,永遠不會占上風,倒是滿麵春風地與人鬥智,才能顯示出人的翩翩風度。聰明的選擇,智慧的決斷,都能讓自己不費力氣地操控大局。除了鬥智,還要鬥誌。空有智慧而沒有誌向,也一樣會一事無成。所以,鬥智的同時也鬥誌吧,切合的目標以及為實現目標而付出的努力都會讓你成為人上人。

創造也是一種改變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也要不斷改變自己,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但是,總有一些人愛抱怨沒有機會改變自己不盡如人意的現狀;另外,還總認為其他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機會好、運氣好。

其實改變自己的機會和運氣,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均等的,隻是有些人不善於主動地去抓機會,因而造成與成功擦肩而過的諸多缺憾。如果我們有能力,同時又不乏改變自己的手段,那麼為什麼不去尋找機會並抓住它呢?讓諸多良機從自己的指縫間白白溜掉,隻能空留一腔遺恨。

如果我們生活的環境能夠與我們的能力和欲望的發展相適應,當然是最值得欣慰的;但如果不能適應,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要想辦法及時調整:一是調整自我去適應環境,二是改變環境以適應自我。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我們必須學會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觀念、思想、行為及目標,以便更好地把握機會,順利地實現自我價值。但是,有時環境的發展與我們的事業目標、欲望、興趣以及愛好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落差,這時環境就阻礙、限製了我們欲望和能力的發展,我們就得想辦法來改變環境,讓它更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

一個人初到日本,感覺實在適應不了那裏快節奏的生活,住了不到一個月就吵嚷著要回國。有人勸他要學會適應新環境,就得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態度,不積極上進,將來無論到哪裏都不會有容身之地。這個人聽了別人的勸說,試著去改變自己,結果很快就不再有怨言了。

某音樂學院的一個高材生,畢業後到某企業的工會做宣傳工作,這讓他感到很苦惱,認為自己的專業才能與所做工作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如果長期在這裏幹下去,不但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而且自己的專業也將可能被荒廢。於是他四處活動,想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可是,一次次折騰並沒讓他如願以償地找到新的出路。

既然沒有其他道路可走,他也隻能死心塌地地安守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但他認為應該改變目前這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狀況。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後,他製訂出了一個工作規劃,於是就找到單位的工會主席,提出了要為企業籌建樂隊的想法。幸運的是,工會主席很支持他,不出半年,他的樂團就已初具規模。兩年以後,這個企業樂團的演奏水平已經具備業餘一流水平,而且可與專業樂團相媲美,在多次公益演奏和更高級別的比賽中,都獲得良好的口碑。這個時候,他已經成了一位知名度較高的樂隊經理,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當時所處的環境,化劣勢為優勢,變不利為有利,不但開辟出了能夠讓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養了自己的領導管理能力,為以後尋求更大發展空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見,在一定範圍內環境是可以改變的,但同時也要明白,一個人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隻能調整自我去適應環境、創造環境。改變環境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它需要許多條件,但關鍵還是你的信心與智慧。有了改變環境的決心和信心,肯定能夠想出改變它的好辦法。

競爭無處不在,為了能在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人人都睜大眼睛盯著機遇,而要獲得機遇的光顧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創造出可以產生機遇的環境,從而有利於自己發展,為走向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做自己擅長的事,才是明智之舉

富蘭克林說過:“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的確如此,如果讓畢加索去學醫,如果讓奧巴馬去唱歌,如果讓餘秋雨去研究數學,如果讓姚明去教書,他們還能脫穎而出成為各自行業的佼佼者嗎?他們的命運又將會是怎樣呢?很可能他們就像普通的老百姓一樣默默無聞地過完一生。每一個想要取得成功的人,都要經營、發展自己的長處,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有一戶人家裏養著一條小狗和一頭驢。每當主人從外麵回來時,小狗總是飛快地跑上前去,一邊搖尾巴一邊親熱地叫喚,主人也總會蹲下身高興地撫摸小狗,這時小狗還伸出舌頭溫柔地舔舔主人的臉。

每當驢子看到這一幕,就頓生不快。心想自己整天任勞任怨,埋頭苦幹,稍微出點差錯就要挨打,小狗什麼也不會幹,就會拍馬屁。看來要學學小狗與主人聯絡感情才行。

拿定主意的驢子等主人進門時也大叫著跑上前去,它把蹄子搭在主人肩上,還伸出長長的舌頭。主人驚恐萬分,使了好大的勁才把它推開。驢子被重重地摔在地上,主人拿來鞭子又狠狠地抽了它幾鞭子。

這則寓言故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各有其短處。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的角色都是不同的,隻有把自己的工作幹好,才會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肯定。宋代詩人盧梅坡有詩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說得也正是這個道理。

1948 年5 月14 日,以色列國成立。當猶太人還沒有從新國家誕生的喜悅中緩過神來時,以色列就和周圍的幾個阿拉伯國家爆發了戰爭。當時已經定居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立刻通過媒體向外界說:“如今,以色列人不能再後退了,我們應該去戰鬥。猶太人隻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

1952 年11 月9 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

裏安的親筆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當天傍晚,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家裏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聽說以色列總理要請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國總統,教授先生,您會接受嗎?”

“不會。我當不了總統,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愛因斯坦脫口而出。

“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記者添油加醋般地說,“教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征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合適不過了。”

“不,我幹不了。”愛因斯坦堅決地說,“解方程對我更加重要。”

第三天,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候選人。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同時,他還再次引用自己的話:因為政治是為當前,”

“解方程對我更重要,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恒的東西。

在人生的坐標係裏,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劣勢而不是優勢來謀生的話,那是非常不明智的,不但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而且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造成很大的負麵影響,他很可能會在無休止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因此,發揮自己的優勢相當重要。

在選擇職業時同樣也是這個道理,你首先不要考慮哪個職業能使你成名,而應該考慮哪個職業能讓你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是因為,發揮自己的優勢能使你的人生增值,反之會使你的人生貶值。愛因斯坦的長處是他在物理學研究方麵的才能,而不是他的政治才能;姚明的長處是他的籃球天賦,而不是他教書育人的本領。所以他們的選擇是明智的,所以他們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人貴有自知,自知是大智

要想擁有成功的人生,就必須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歌德曾說:“有一種東西,比才能更罕見、更優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人畢竟是社會的產物,因而總要受到某些因素的製約。也許你所處的環境不允許你實現自己的理想;也許是你的自身條件不足,你的理想暫時不能實現,甚至永遠都不能實現。這時,你應該了解客觀環境的條件——要知道,給你的是三把青菜,你永遠也燒不出一盤回鍋肉。因此,我們要有自知之明,應該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實力,知道如何在所處的環境中向自己的目標一步步邁進。在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之後,再全力以赴。

《太平廣記》中有這麼一則故事:一個丈夫看見妻子燒火做飯的樣子,不禁詩興大發,當即作了一首詩:“吹火朱唇動,添薪玉腕斜,遙看煙裏麵,大似霧中花。”妻子聽後,又開心、又感動、又自豪。鄰居婦人聽說後,非常羨慕,也不管自己長得如何不中看,非要纏著自己的丈夫作詩給她,丈夫禁不住她的糾纏,隻好仿照人家作了一首:“吹火青唇動,添薪黑腕斜,遙看煙裏麵,恰似鳩之茶。”

鄰居婦人錯就錯在不自知,因此才落得個自取其辱的下場。

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見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見方圓幾百步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因此,能夠認識自己、認清自己的優缺點的人才是卓越之人。

一則笑話說:有一次豬八戒和一個女子約會之前,自言自語:“今日赴佳期去,對著月色,照著水影,也算是一表人才。”且不說豬八戒多麼自戀,單從這句話分析,真是“豬”貴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月色水影,朦朦朧朧才對自己有利,要是光天化日之下,會有哪個女子敢與他海誓山盟呢?

正確地估計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自不量力,好高騖遠。我們隻有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後,才能拓展自己的能力範圍,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牡丹雖然雍容華貴、鮮豔奪目、惹人喜愛。但是,如果你不是牡丹而是小草,就安心把小草做好,去完成綠化大地的使命,不要去想與牡丹爭奇鬥豔。否則,你會落一個很尷尬的下場。

別被自己的優勢絆倒

從前,有三個人要去徒步旅行。早上出門時,為了預防下雨路滑,一個旅行者帶了一把傘,另一個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而第三個旅行者兩手空空,什麼也沒有帶。結果晚上歸來時,真的遇到了天降大雨,拿傘的旅行者被雨水淋得渾身濕透,拿拐杖的旅行者在路上跌得滿身是傷,兩人都狼狽不堪,而第三個旅行者卻安然無恙。

有人好奇地問第三個旅行者:“你什麼都沒帶,怎會平安無事呢?”

第三個旅行者沒有直接回答那人的提問,而是轉向拿傘的旅行者問他道:“你帶著傘為什麼會淋濕而沒有摔傷呢?”

拿傘的旅行者說:“因為我有傘,當大雨來到時,就毫不擔心地在雨中行走,卻不知怎麼淋濕了;因為我沒有拐杖,行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就非常仔細,每邁出一步都要用心掂量,專揀平穩的地方下腳,所以沒有摔傷。”

然後,第三個旅行者又問拿拐杖的旅行者:“你帶著拐杖為什麼沒有被淋濕反而摔傷了呢?”

拿拐杖的旅行者說:“由於我沒有帶傘,當大雨來臨的時候,就隻得揀能躲雨的地方行走,當然沒有淋濕;因為我帶著拐杖,所以在坎坷泥濘的道路上行走時便無所顧慮,卻不料常常跌跤。”

第三個旅行者聽完他們兩個人的解說之後,笑著對那個發問的人說:“現在你該知道拿傘的淋濕了,拿拐杖的跌傷了,而我卻安然無恙的原因了吧?由於我什麼都沒有帶,所以當大雨傾盆時我就小心翼翼地躲著走,當路途坎坷時我就選好合適的落腳點細心地走,自然也就不會被淋濕和跌傷了。他們的失誤就在於總認為有憑借的優勢,而人們往往會在依仗優勢的同時忽略憂患。”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缺少憂患意識,因此也會像故事中的前兩個人一樣被自以為的優勢所絆倒、擊敗。有優勢固然好,但也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更不要因此丟掉憂患意識,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無論做什麼事情,在努力發揮自己優勢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乎所以,而應時刻小心。

美國有一位潛心研究鱷魚長達四十多年的專家,叫格林特姆。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對我們很有啟發。

鱷魚是一種很凶猛的動物,它在捕食獵物時,不管被咬住的動物如何拚命地掙紮,它都會緊咬住不鬆口,同時身體在水底不停地翻滾,從而把獵物折騰得精疲力竭,直到奄奄一息,最終成為鱷魚口中的美餐。正因為擁有這樣的本領,鱷魚才獲得了一個“天生獵手”的光榮稱號。

有一天,格林特姆驚奇地發現,有一條鱷魚竟然被樹藤活活勒死了。

為了弄清這條鱷魚的死因,他開始了悉心的考察研究。

格林特姆在察看現場並經過悉心研究後得出結論:殺害這條鱷魚的凶手是它自己。緣由是它在捕食一隻動物的時候,一口咬在了樹藤上,誤以為自己咬到的就是那隻動物,在它發現撕扯不動此“獵物”的情況下,便照樣使出了看家本領。鱷魚在水裏不停地翻滾,而長長的樹藤隨著它的翻滾便將其越纏越緊,直到最後不能動彈。強悍的鱷魚利用自身的優勢謀殺了自己。

許多時候,我們往往不是由於自己的缺陷而跌倒,而是因為自己的優勢而失敗。因為缺陷常常給我們以警示提醒,而優勢卻常常使我們洋洋自得、忘乎所以。別讓優勢把你絆倒,切莫讓自己陷於得不償失的境地。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用他的道理或他的邏輯來應對他。自然界的動物有害蟲、益蟲之分,人同樣也是良莠不齊,有君子、小人之別。當善良感動不了陰險、正直消融不了無恥、寬容化解不了卑鄙時,我們非常有必要為自己構築一道抵禦小人伎倆的防火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爭回屬於自己的待遇和尊嚴。

有個小男孩在一家麵包店裏買了一份兩塊錢的麵包,但他一眼就發現了這個麵包比平時的要小很多,便對老板說:“您不認為這塊麵包比平時的要小很多的嗎?”

“哦,沒關係,小一點,你拿起來就方便些。”老板奸詐地笑了笑。“我明白了。”小男孩說。和平時一樣,小男孩把一堆零錢放在櫃台上。正當他快要走出店門時,老板叫住了他:“嗨,小家夥,你還沒付夠麵包的錢呢!” “哦,沒關係。”小男孩微笑著,有禮貌地說,“先生,少一些,您數起來不就更加容易了嗎?”老板的臉漲得通紅,沒說一句話,隻揮了揮手,示意小男孩可以走了。

聰明的小男孩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巧妙地懲治了那個愛占便宜的老板。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要善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計策,來化解難堪與尷尬,為自己挽回麵子。

東漢時期的文學家孔融,自小就顯示出過人的智慧。有一次他去別人家做客,主人和在座客人見他小小年紀就談吐不凡,就接連誇讚他。但其中有一位客人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了不見得聰明。”孔融立即回答:“看來先生小時候一定非常聰明。”那位客人被這出其不意地一句話,弄得啞口無言,眾人都哄堂大笑起來。

麵對別人的無禮要懂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是用自己的無禮和武力,而是要用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告訴別人:“我比你強!”

被譽為“俄國科學史上的彼得大帝”的羅蒙諾索夫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漁民家庭,童年時代生活非常貧苦。成名以後,羅蒙諾索夫仍然保持著簡樸的生活習慣,對於穿著打扮毫不講究,隻埋頭研究學問。有一次,一個講究穿著但又不學無術、自作聰明的人,看到他的衣袖肘部有個破洞,就指著窟窿壞笑著挖苦地說:“從那兒可以看到你的學識淵博嗎,先生?”羅蒙諾索夫毫不遲疑地回答:“不,一點兒也不!先生,從這裏可以看到愚蠢。”

如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別有用心的人,他們或對你進行冷嘲熱諷,或沒事找事,這時沒必要跟他們暴跳如雷,更沒必要因此生悶氣。讓自己沉住氣吧,沉穩地應對對方的刁難,冷靜地思考對策,要記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好讓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