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簡單的說好或不好,都要有一個度,都要適可而止。任何事物都不能走極端,天堂的極端就是地獄,愛的極端是仇恨,甚至是殺戮。這也算是辯證法吧。
對社會而言,建構建康合理的社會,不應是簡單地追求高福利的社會,更不應該是信奉竟爭的社會。福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最接近人類理想的一種社會製度,然而相對於竟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它會處於劣勢。無論你多麼發達、多麼富裕,社會福利越高,整個社會的竟爭能力就越低。那麼,竟爭社會就是建康合理的社會嗎?竟爭就一定是一個好東西嗎?非也。竟爭也不一定是一個好東西,它往往會扼殺一切。試看現代社會竟爭愈演愈烈,最終使我們的生活、生命遭受威脅,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個證明。說得嚴重點,弄不好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生存環境,都會被竟爭所損害,所毀滅。
二者都不好,那將如何呢?
二者都不能缺,關鍵是適度。竟爭和福利是維係一個健康的社會的二條鎖鏈,需要精心算計並小心把握尺度。我們又該如何把握這兩個尺度呢?
福利,應保證每一個人的基本的生存權,具體地講,最起碼要有吃有喝,有一個安身的窩。衣食住行,前三項是生存的基本要素,最後一項行是發展的基本要素。而竟爭,則應“封頂”,即不得越過遊戲規則,又不可打拚無度。
追逐財富、權力、名譽、奢華,隻有把握在“遊戲”這個度上才是建康的,有益的。所謂“遊戲”,其實質就是娛樂身心,追求快樂。所有把追逐財富,權力、榮譽、奢華等上升到理想而終生奮鬥者,是十分危險的。這意味著一個人在竟技場上一直跑到死,跳到死,打到死,是一場一直讓運動員累死為止的無極限運動。
人生的意義並不僅僅止於竟技,更不應該死竟技場上。如果每一人的結果,都是死在竟技場上,這是多麼恐怖的世界。而大多數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沒有財富、權力、榮譽、奢華,一樣有美好的人生。要知道財富、權力、榮譽、奢華,都是社會共有的。沒有人可以享盡,拚其一生去占有它,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隻有抱著遊戲心態的人,在他們的麵前,這一切才有可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否則,往往會不擇手段,膽大妄為,挺而走險,置法律和道德於不顧,最後危及自己也危害社會。
一個人,一生可以享用的財富是有限的。很多成功者在成功後,看清了事物的本質,體會到遊戲兩字的意義,所以能把大筆大筆的財富捐獻出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果把攫取財富,當作終生奮鬥的目標,當作一生的理想,這種心態不能改變,我們怎能奢望、他們奉獻出自已的勝利果實,如果成功者名利雙收者,始終認為自已是高人一等的,絕頂聰明的人,是一個理性的,為了獲得作出了巨大犧牲的人,我們怎能奢望他,施舍那些缺乏理性,沒有理想,沒有奮鬥精神,智商低下的人呢?希特勒認為日爾曼人是優異的民族,那是十八世紀的學者,一群專們研究頭臚的科學家,給他提供了臚象學的科學依據,所以他實行種族大屠殺的政策。他的最得意的著作是《我的奮鬥》,他成功,當了國家元首,是德國的不幸。也是世界的不幸,有趣的是,若幹年前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女明星,也寫了一本《我的奮鬥》,號稱億萬富姐,結果因偷稅漏稅,並且揚言要抗稅,被弄得身陷囹圄。可見抱定高人一等是有害的,具有奮鬥精神,應該鼓勵以社會的健康和諧為前題。這是中國人傳統的中庸之道的思維。這也難怪近年來,人們又掀起了國學熱,想起了孔聖人。凡稱聖人者自然要高出英雄豪傑們一個頭,因為他們比所謂英雄豪傑,更清楚地洞悉了生命的本質,人類社會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