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ܜ\u0010一、事業的起點(尚明元口敘)
1979年,安徽省某國營綿織廠的一輛卡車,在經過河南某地時,拋錨了。時值寒冬臘月,一場大雪即將來臨。在這個遠離城市,找不到招待所,也找不到飯店的偏遠小鎮外,司機和隨車同行的二個業務員,和供銷科長,一愁莫展。當時,那個年代,可不像今天社會這樣方便,汽車也很少。公路上,半天都看不到一輛汽車,車壞了都是司機自己修。學駕駛,修車要學幾年,而不是今天的人,一二個月就開車,壞了找別人修理。
可那車輛,從下午修到天黑,仍不見開動起來,幾個人是又冷又餓。年關在即,幾個人歸心似箭,前麵還有一千多裏的路,深切地感受到,作為在供銷領域工作的,業務員的艱辛和苦楚。而就是這時,離卡車拋錨不遠處的,一戶人家的男主人,見到這車輛,已經修了半天時間,仍不見好,天色又將晚,便熱情地去與他們打招呼,關心地詢問他們修到何時能修好,要不先到自己家裏先歇一會,吃一點熱呼呼東西,他擔心他們一直沒有吃飯。這正是幾個人求之不得的,連連說謝謝,謝謝,今天遇上好人了。
就這樣,幾個人去這個姓宗的,中年男人的家。這位熱心腸的農民,招呼大家烤火,讓媳婦給大夥燒熱水,洗臉洗手,讓兒子去鎮上打酒,買花生米,為大夥燉了一鍋筒子骨白蘿卜。今天我們看來,這點東西算不上什麼,但在當時,在那個暴風雪前的那個夜上,這鍋筒子骨燉的蘿卜,那可不是尋常的滋味。雖然那不沾一點肉的骨頭,才幾分錢一斤,可它的味道並不差,足以使這幾個采購員,和司機美美飽餐一頓,那個滋味令他們永生難忘。
河南農民的那份厚道心腸,打動了這幾個工人階級。姓宗的說,自己非常羨慕工人老大哥,不過,今天讓他看到的是,老大哥要幹好自己的工作,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而他們隻是一個勁地答道,是的,非常感謝,非常感謝。酒足飯飽之後,車子很快修好了。大家開玩笑地說:多虧了這頓酒,吃飽喝足了,幹活就是不一樣。
他們沒有對這位農民作什麼承諾,因為他們不知道,將來什麼時候,才有機會路過這裏。給錢!農民不要。他們隻好一個勁地說謝謝。那姓宗的農民,也是一直在說,不用謝,不用謝,跟見多識廣的工人老大哥在一起喝酒,長了不小見識,應該謝謝他們才是。
三年後,當年的那幾位有幸再次路過這裏,找到了那位姓宗的農民。農民兄弟見這些人至今還記得他,非常感激,又買酒買骨頭炸花生,招待大家。酒桌上彼此感到格外親切。酒喝了一大半,這幾個業務員給農民出主意,讓他籌一點錢。他們可以幫他,買處理的舊機械廢綿紗,保證他能掙上一筆錢,絕不比工人差。
就這樣,這個姓宗的農民,一年後,就發了財。當人們還在熱衷於議論萬元戶時,他已是百萬富翁。別人議論百萬富翁,有產者,中產階級時,他早已積累了億萬家財,他倒底掙了多少錢,人們並不清楚。他宗家現在是,不折不扣的大戶人家,當地的人,常以誇張的口氣對外人說,宗家的錢足夠買通任何官員,他家的兒子曾端著獵槍指著別人說,打死你,你就算,死了也白死。大不了,我再拿幾十萬出來消災。這是別人造謠,但在人們的感覺中,他宗家仿佛也富可敵國了。一個沒有什麼聰明才智的農民,為什麼,可以發達,為何可以積累起億萬家產。原因很簡單,起步比別人早。後來的人要追上他,要花幾年的時間,他之所以能發跡,有發達的機會,那是因為他做人誠實。有一個善良的心,願意幫助別人,他因為感動了別人,才有了這個機會。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成功,與文濤有些相似之處,這也這個故事,能打動尚明元,並牢牢記在心裏的原因,他們彼此之間也是一種共鳴。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啟示,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在趕在別人的前麵。如是你想成功,不必過多考慮技術、市場、資金,做在前麵最關鍵。因為這個時候,你可能沒有競爭對手,隻有你在幹,或者大家都很弱,你非常容易做大。如果你非要等到你認為技術、市場、資金各方麵條件都成熟時,別人已經成功了。無論你作了怎樣的準備,在一個已經足夠強大,有足夠實力的對手麵前,你很難有所作為。
所以說,很多時候,搶在別人之先,可以決定一切。成功有時隻需一個條件就夠了,而不是非要集合所有的的利條件,才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