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給炸藥包插上翅膀(2 / 3)

這一變,改變了迫擊炮的整個作戰功能,從而載入軍事教程。後來,經過進一步的改良試驗,迫擊炮發揮一炮多用的作用就更加靈活了。

在賀炳炎及戰士們的努力下,他們還創造了“爆炸杆”、“爆破筒”以及用迫擊炮射炸藥、坑道爆破等方法,形成了普遍的爆破運動,找到了多種爆破方法,賀炳炎組織部隊將爆破攻城的方法推廣發揚,數月內他們連克朔縣、寧武、崞縣諸城,這些方法對以後蟠龍、清澗等地的攻堅戰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成為西北戰場攻堅戰鬥中的有力武器。

八、挫敗蔣介石的“啞鈴戰術”

沙家店戰役的勝利,是扭轉陝北戰役的關鍵一仗,基本粉碎了國民黨對陝北的重點進攻。毛澤東高興地讚揚說:“沙家店這一仗打得確實好,對西北戰局有著決定意義,我們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1947年3月,蔣介石在對我解放軍的“全麵進攻”連連受挫,白白輸掉65個旅之後,仍然野心不死,於是縮短戰線,集中兵力對陝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分別實施所謂的“重點進攻”。蔣介石在高級軍官作戰部署會議上說這叫“啞鈴戰術”。他說:“啞鈴一頭砸向陝甘寧,搗毀共匪的老窩,活捉老毛;另一頭砸向山東。啞鈴杆就是整個隴海線。兩頭並進,用拉網式的辦法將共軍趕向華北地區,最後包它個餃子。”

在陝甘寧邊區,蔣介石調集了胡宗南、馬步芳部隊23萬多人,妄圖首先解決西北問題,驅逐我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出西北,然後調動兵力進攻華北,達到其各個擊破之目的。

保衛延安的戰鬥打響了。

1947年3月19日下午,國民黨軍隊占領了空城延安。胡宗南十分驕狂,大肆宣揚他所捏造的“俘虜敵5萬眾,繳獲武器彈藥無數”的所謂“輝煌戰果”。21日,蔣介石致電嘉獎胡宗南:“吾弟苦心努力,赤忱忠勇,天自有以報之也,時閱捷報,無任欣慰!”並授予二等大綬雲麾勳章。蔣介石被虛假的“大捷”衝昏了頭腦,四處蠢動蠻進,叫囂“3個月內消滅共軍”。

國民黨軍占領延安,背上了政治和軍事兩方麵的包袱,而西北野戰軍則兵力更加集中,提高了機動作戰的能力,取得了戰場主動權。為了選擇有利地形,製造與捕捉戰機,把全局的劣勢轉化為局部的優勢,集中兵力殲敵有生力量,打擊敵軍的瘋狂氣焰,彭德懷按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關於誘敵深入、待機殲敵的指示,把延安東北地區選作初期作戰的戰場,準備在這一地區連續打幾個勝仗,以煞煞胡宗南的威風,同時增強全國人民的信心。於是,我軍在運動中分別發起了青化砭、羊馬河戰役,胡宗南兩戰皆敗。

3月24日,西北野戰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的指揮下,發起青化砭戰役,部隊神知鬼不覺,進入指定地區。賀炳炎率一縱隊牽著敵人的鼻子,將5個旅的敵人引誘到了安塞,又掉頭向東,趕到青化砭參加戰鬥。當敵人三十一旅進入伏擊圈,二縱王震即從尾部打響,一縱新四旅、教導旅自兩側合擊,分割穿插,把敵斬成數截,幹脆利索,一個多鍾頭就結束了戰鬥,全殲敵三十一旅旅部並1個團近3000人,旅長李紀雲生俘。

緊接著,4月上旬羊馬河戰役打響了。敵主力5個旅到安塞撲了個空,趕忙回頭,賀炳炎繼率一縱與敵周旋,伺機反擊,使敵誤認為一縱即西野主力,一縱將敵第一軍、第二十九軍牽著向西,使西北野戰軍主力隱蔽集結,在羊馬河全殲敵一三五旅4000餘人,旅長麥宗禹被活捉。

羊馬河得勝後,賀炳炎率領一縱采取“蘑菇戰術”’將敵人磨得精疲力竭,達到使敵十分疲勞和十分缺糧的程度,接著,由王震二縱一部牽著敵人9個旅到綏德,又由西野主力在蟠龍打響了蟠龍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