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縣陽明堡,坐落於雁門關下,滹沱河畔。這裏過去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隻因抗日戰爭初期陳錫聯率部在此地夜襲日軍飛機場,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才使這個小鎮名揚全國。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時任紅軍師長的陳錫聯改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團長。年輕的陳錫聯,那年隻有22歲。
當年,侵華日軍在平型關吃了苦頭之後,變更了作戰部署,從平型關與雁門關之間的茹越口突破了晉北防線,接著,又氣勢洶洶地沿同蒲路直下太原。
國民黨軍隊依然是節節敗退。在城市、在鄉村,到處可以看到那些穿灰色軍裝的大兵,三五成群,倒背著槍,拖著疲憊的雙腿南逃。
就在這時,八路軍一二九師的先遣團七六九團奉命插向敵後發動群眾、開展遊擊戰爭。10月中旬的一天,部隊來到代縣以南的蘇郎口村一帶。
蘇郎口是滹沱河東岸一個不小的村莊。順河南下便是忻口。戰事正在那裏進行,隆隆的炮聲不斷由南方傳來。敵人的飛機一會兒兩架,一會兒三架,不斷從村莊上空掠過,瘋狂到了極點。戰士們氣得跺腳大罵:“別光在天上逞凶,有種下來和老子較量較量!”
從敵機活動的規律來看,機場可能離這兒不遠。陳錫聯詢問了當地老鄉,才知道隔河10來裏外的陽明堡鎮果然有個機場。各營的幹部紛紛要求:“下命令吧,幹掉它!”
“打,還是不打?”陳錫聯在積極地思考著。
在北上途中,劉伯承師長曾專門向陳錫聯傳達了平型關戰鬥總結的經驗,劉師長再三囑咐:到晉北後,每戰都應加倍謹慎。這些話使陳錫聯立刻感到,必須很好了解敵情,然後才能下定決心,絕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陳錫聯了解到,在蘇郎口附近駐著一個國民黨晉綏軍的團長,據說他和日軍打過仗,是前兩天才帶著少數部隊從大同方麵退下來的。陳錫聯決定前去訪問他,一來聽一聽與日軍作戰的經驗,二來了解一下周圍的敵情。
尋遍了附近的大小山溝,好容易才在一個偏僻的山腳下找到了這位團長。不料陳錫聯剛說明來意,他便談虎色變地說:“日軍實在厲害呀!天上有飛機,地下有大炮,他們的炸彈、炮彈都像長了眼睛一樣,我們的電台剛一架上,就遭轟炸了!”
陳錫聯強壓住心頭的憎惡,問他:“那你們是用什麼方法打敵人的呢?”這位堂堂的國民黨中級軍官竟毫不知恥地說:“我們還沒有看見日軍,隊伍就垮了下來,現在敝部隻剩下一個連了……”
沒有必要再問下去了。這家夥除了能散布一些恐日情緒以外,是不會再談出什麼有用的東西的。於是,陳錫聯便起身告辭。剛轉身要走,這個團長又嘻皮笑臉地輕聲對陳錫聯說:“抗什麼戰!抗來抗去隻不過抗掉了我們的小鍋飯而已……老弟,放明白點!看你們那副裝備,和日軍真幹起來,還不是‘白送禮’”?
真是十足的怕死鬼!亡國奴!無怪乎他們幾十萬大軍一觸即潰,幾個月內就把大片國土送給了敵人。
陳錫聯無意再和這樣的怕死鬼囉嗦,轉身離去。
為了設法弄清敵人機場的情況,第二天陳錫聯決定實地偵察一下。一路上,幾個營長聽到陳錫聯談起昨天訪問那個團長的事,心裏直冒火。三營長趙崇德同誌唾口罵道:“孬種,簡直不是中國人!”
“抗戰是全國人民的要求。不管他們怎麼樣,我們絕不能辜負人民的期望!”一營營長不勝感慨地插上一句。
是的,抗戰決不能指望那些政治上腐敗軍事上無能的國民黨軍隊,挽救民族危亡的重擔隻有我們共產黨、八路軍來挑!
陳錫聯想到這裏,頓時感到自己的責任更加重大。
他們順著一條山溝邊走邊談,很快來到了滹沱河邊。登上山峰,大家立時為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東麵是峰巒重疊的五台山,北麵內長城線上矗立著巍峨的雁門關;極目西眺,管岑山在霧氣籠罩中忽隱忽現……滹沱河兩岸,土地肥沃,江山壯麗,隻可惜,如今正遭受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