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激戰羊山集(1 / 2)

羊山集戰鬥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經曆的最激烈、最殘酷的戰鬥。全村所有的樹木都被敵人砍倒做了工事,糧食和牛羊雞豬全被敵人的士兵吃光了。戰鬥中,陳錫聯率領的三縱付出了重大犧牲。

解放戰爭第一年的偉大勝利,使全國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一年中,解放軍共殲滅敵人97個半旅,連同地方部隊共112萬人,勝利地粉碎了敵人的全麵進攻,並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重點進攻,奠定了我軍戰略進攻的基礎。

毛澤東確定的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立即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把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將中國革命推向新的高潮,以爭取在全國範圍內的勝利。並且製定了兩翼牽製、中央突破、三軍配合的戰略計劃。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於1947年7月以前,在魯西南強渡黃河,躍進大別山;以該野戰軍一部,在晉南突破黃河,挺進豫鄂陝;以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打破敵人重點進攻後,挺進豫皖蘇。三軍在中原布成品字陣勢,互為犄角,密切協同,殲滅敵人,發動群眾,建立中原根據地。

根據中共中央的部署,6月10日,劉伯承、鄧小平召開各縱隊領導人會議,研究轉入戰略進攻的各項準備工作。22日,劉鄧發出強渡黃河實施魯西南戰役的命令。行動前幾天,以太行、冀南軍區部隊偽裝主力,大張旗鼓地往豫北發起作戰,以轉移對方視線。主力部隊隱蔽地、迅速地從豫北開赴渡河地點。30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等4個縱隊12萬人在魯西南地區強渡黃河。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不僅出乎國民黨軍統帥部的意料之外,而且渡河的地點又正是國民黨部隊的薄弱環節所在。劉鄧把渡河地點選在東阿至濮縣之間,這裏河寬水急,對方的防守比較鬆懈。由於事前準備周密,又采取突然行動,大軍的渡河相當順利。

蔣介石原來依靠黃河天險,沒有料到劉鄧大軍會強渡黃河,因而對魯西南的作戰部署始終處於被動地位,不但兵力分散,而且是逐次增加。鄆城一失守,趕去增援的右路國民黨軍3個整編師,就成了一個孤立的長蛇陣,進不得,退不得,猶豫不決地分駐在鄆城東南方向的六營集、獨山集、羊山集3個集鎮上,每師相距近15公裏,摸不清解放軍的動向,不知道解放軍要從哪裏下手,不知所措。

魯西南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羊山集。這是國民黨右路援軍一字長蛇陣的蛇尾。羊山東西長約5公裏,遠遠望去猶如一隻臥地的綿羊。最東麵的小山頭稱羊頭,中間的製高點稱羊身,西麵稱羊尾。羊山集是一個1000多戶人家的大鎮,這個鎮背靠羊山。鎮子形狀狹長,三麵築有寨牆。寨牆外有日偽駐守時留下的壕溝,溝深一丈。駐守在這裏的國民黨軍整編第六十六師屬於陳誠的部隊,裝備精良,營連軍官都是軍校畢業生,中將師長宋瑞珂是黃埔第3期畢業生,在陸大將官班也學習過,在國民黨部隊的將領中是較為出色的人物。1946年,蔣介石發動全麵內戰,宋瑞珂率部打響了全麵內戰的第一槍。宋瑞珂帶領師部和一五八旅、十三旅(欠一個團)駐守羊山集。

在豫北攻勢中,六十六師被劉鄧主力包圍,因為沒有封住缺口,六十六師突圍逃脫。這次六十六師奉命守羊山集,當時連日大雨,羊山集村莊周圍成了一片澤國,進出都很困難。宋瑞珂將所屬的3個團擺開,劃分了防區。將3個炮兵營擺在羊山集後麵的高地上,直屬隊的工兵營、特務營和輜重營在村裏準備巷戰工事。

7月15日夜,陳錫聯率領三縱到達羊山集,部隊立即發起攻擊。三縱八旅的兩個團由東北攻羊頭,九旅攻南門。一夜激戰,八旅攻占了羊頭,天明後六十六師炮兵從羊身製高點向羊頭轟擊,八旅站不住腳,被迫退下。九旅攻入羊山集寨牆南門後,發現敵軍在村裏又築了一道寨牆。牆外積水很深,攻擊受阻。16日又攻了一夜,因敵軍火力很猛,依然沒有進展。二縱於16日夜也開始攻擊,天亮後敵軍在火力掩護下實施反衝鋒,我軍立足未穩,遭受很大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