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黃橋鏖戰(1 / 2)

黃橋戰役後,新四軍與南下的八路軍勝利會師,這是華中創建蘇北根據地的勝利,也是南北兩支紅色隊伍勝利發展的結果。黃橋決戰,是陳、粟合作的精品。葉飛在黃橋決戰中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郭村保衛戰勝利以後,麵臨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蘇北問題了。

1940年5月4日,中央軍委毛(澤東)王(稼祥)電令:“望令葉飛部開返蘇北,在蘇北地區放手發展,在今年內至少擴大至兩萬人槍。嚴令葉飛訂出分期實現計劃,立即動手在高郵、泰縣、泰興、靖江等縣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放手發動群眾,發展黨的組織。韓德勤部如妨礙我發展,須堅決消滅之。”

7月8日,粟裕率江南指揮部渡江北上,到達吳家橋地區。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將江南指揮部改為蘇北指揮部,陳毅、粟裕分別任正、副指揮。部隊整編為三個縱隊,葉飛任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

江南主力北上以後,蘇北鬥爭進入了新的階段。蔣介石、韓德勤絕不允許我軍在蘇北敵後建立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在敵我之間將有一次決戰,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7月14日,陳毅致電新四軍軍部轉報中央和重慶周恩來同誌,決定向東挺進,以黃橋為中心,在泰興、如皋、南通建立根據地。於是,蘇北新四軍唱起了“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這一響亮的歌聲。

陳毅說,這次東進,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必須爭取勝利。如若失敗了,就隻好下長江喝水;隻有勝利了,整個蘇北的局麵才能打開。大家要下最大的決心,必須打敗敵人。當時,形勢確實十分險惡,整編後的蘇北指揮部7000多人麵對敵偽和10萬頑軍,而且宜陵、塘頭又交給了兩李,根本不能西返,隻能背水一戰。

7月25日新四軍出發東進,26日、27日葉飛部通過口(岸)泰(興)線上的寺巷口、繆灣兩李防區時,李軍如約讓路,並朝天鳴槍以掩蓋韓德勤耳目,葉飛率部佯作奪路而過。

韓德勤接到保四旅何克謙的報告:發現“新四軍自宣家堡東侵,張公任部已撤走。”韓德勤親自打電話給李明揚,問是否有新四軍大舉東進?人數多少?為什麼不加阻攔?李明揚答曰:有此事,繆灣一帶正在激戰,據報新四軍“傷亡慘重”,一部繞道東去等等。並請求“副總座”即予補充彈藥。

韓德勤絕沒有料到新四軍會放棄既得地區而全師東進,就命令何克謙保四旅由黃橋及其以南地區向北攻擊,同時命令陳泰運稅警總團由曲塘南下至北新街一帶,妄圖南北夾擊,消滅新四軍部於運動中。

我軍對何克謙、陳泰運兩部決定采取不同對策。對陳泰運以懲戒,目的在於警告他不要跟著韓德勤製造摩擦打內戰,應該團結抗日;對何克謙則予以殲滅。遂以第二縱隊為左路,保障側翼;第三縱隊迂回,斷敵退路;第一縱隊為右路,直取黃橋。

我二縱隊行至北新街以南時,陳泰運部已進到薛家垡、北新街一帶。指揮部命令二縱隊調頭北上,擊潰陳泰運兩個團,殲其1個多營。戰後,我方如數遣返了俘虜,還主動送還了部分槍支。陳泰運大喜過望。這個陳泰運,剛剛由國民黨戰地黨政委員會蘇魯戰區設計委員、北伐時代的老共產黨員黃逸峰同誌從興化軟禁中營救出來,“奉命用兵”,碰得頭破血流,當然正中下懷,表示願與我軍共同抗日。而對我軍來說,陳泰運駐曲塘,在黃橋以北,正好作為與省韓之間緩衝地帶,便於我軍集中全力殲滅何克謙部。

何克謙不知死活殺向前來,正好是你來打我,我師出有名。二縱攻擊黃橋以北的蔣垛、古溪、營溪;三縱迂回,攻取搬經,截斷何克謙退路。

這時,葉飛率第一縱隊直搗黃橋,攻擊該鎮及其以南地區。葉飛要求部隊,打仗要積極主動,哪裏槍炮聲密集,就衝到哪裏去,協助二縱或三縱或一縱的戰友殲滅敵人。

經7月28日一夜激戰,各部勝利完成了任務,我軍於29日淩晨解放黃橋。此戰殲滅何應謙主力2000餘人,何部特務團400餘人也在陳宗保率領下起義,編為新四旅第一團。

韓德勤對我軍創建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以及部隊迅猛發展,群眾運動轟轟烈烈,感到莫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