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別扯遠了,我們談點現實問題。現在一個年級有學生將近400人,硬考重點中學的希望不大,隻好去學樂器,以後走藝術尖子這條路。”

接下來,雖然“我軍”頑強抵抗,但由於“後備力量”(爭辯詞)不足且缺乏後援(支持者),最後還是敗下陣來。看來我隻好去讀法律係,將來好在法規裏加一條“孩子學什麼自己決定,家長不可以強求”。

此篇文章最吸引讀者的地方在於寓莊於諧,將深刻的道理清晰明了地展現出來,以“我”和媽媽之間激烈的對話來完成作者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思考與認識,這種習作方式既新穎又真實,是一篇不失童趣而又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文章最後一段以一段幽默詼諧的語言作為結尾,更是別出心裁,有畫龍點睛之效果。

功夫不負有心人

廣東 謝冬梅

讀完《魯班學藝》這篇帶有傳奇色彩的民間故事,我深深地被魯班那種刻苦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所感動。這篇課文通過記敘魯班為了學藝,辭別父母,千裏迢迢,曆盡辛苦,在終南山拜師學藝的經過,教育人們隻有勤奮好學,不怕困難,吃苦耐勞,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我讀了這篇課文,覺得魯班有兩點值得我學習:

一是魯班學藝的時候,非常刻苦。當師傅收他做徒弟後,他一學起來,就全神貫注,廢寢忘食。我是個小學畢業生,即將通過考試後升入初中,隻有現在搞好學習,將來才能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在學習上,我們就是要學習魯班這種精神。學,就一心一意地學,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以為自己有點小聰明,就不勤奮學習。學習,隻能是老老實實。隻有不畏勞苦,才能攀登上科學高峰。

二是要學習魯班那種不怕困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記得我三年級的時候,老想著將來要做一名航海家,於是參加了“少年之家”舉辦的航海模型小組,開始學造小船。起初,我興致勃勃,以為造艘小船模型沒什麼了不起。可是一旦做起來就跟我原來想的不一樣。一艘小船做了我一個多月,輔導員老師還是說我的“產品”不合格,當時我便泄了氣,再也不學了。唉,想起魯班那股韌勁來,我心裏感到多麼慚愧啊!這件事我至今還沒有忘記。如果在學習上碰到困難,就應當迎著困難上!“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以後,在學習中我再也不害怕困難,一碰到難題就想辦法去解決它,攻克它!

文章首段以概括的手法,精煉的語言,簡明扼要地描述了魯班學藝的過程,並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中心思想,觀點鮮明,論之有據。接著作者分別從兩個方麵來談自己的認識,結合自己的經曆充分發表自己的感想,對魯班那種刻苦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進行詮釋與闡述,層次分明,井然有序。作者名言俗語的引用也為文章增添了不少亮色。

鑄就鋼鐵人生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小學 陳春意

“那顆死寂的心又怦然而動了。那個多年的夢想終於成真了!是啊,生命的枷鎖真的被砸碎了,他又精神抖擻地拿起了嶄新的武器,他又開始了嶄新的生活。”合上最後一頁,閉上雙眼,鋼鐵的煉就過程——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意誌的磨煉旅程又再次在我腦海中如放電影一般重演了一遍,依然是令人感慨萬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書中主要記述了少年保爾的成長過程。保爾從一個帶著“野勁”的隻會打架罵人的孩子轉變成一名正義、勇敢、堅強的紅軍戰士,在他有生之年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奉獻了他的一切。後來他雙目失明,雙腿癱瘓,全身也隻有右手能受大腦控製,但他還是咬緊牙關,忍著傷痛挺過來了。“為了掙脫生命的枷鎖,為了能夠重新戰鬥,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你是否盡最大的努力了呢?”他每次都堅定地回答:“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了!”

想想那充滿雄心壯誌的保爾,在戰場上是何等威武。他為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的一切。我再反思一下自己,突然覺得自己好渺小。

雖然,我們還是學生,不需要像保爾那樣在腥風血雨中努力奮鬥,但必要的挫折也是應該承受的,我們要讓自己在困難中鍛煉堅強的意誌,讓自己可以麵對更多更大的挫折與挑戰。我們是未來的開拓者,讓我們攜手奔向燦爛的明天!

讓保爾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向前向前向前!

(指導老師:施維良)

讀後感的重點在於有感而發,從感想中獲得認識。作者的這篇讀後感正是抓住了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作品中某一段精彩的句子發表感慨,精確地把握了保爾的精神,這是寫好一篇讀後感的基本要求。當然,讀後感的重點還是“感”,作者從保爾成長的曆程中提煉出保爾的精神,使主題得到升華,並發誓要向保爾學習,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整篇文章條理清晰,結構嚴謹。

讀《身邊科學365問》有感

浙江 滕華繁

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說過:書是知識的源泉。是啊,一本好書,會使我們受益匪淺。最近,我讀了《身邊科學365問》,從中增長了不少知識。

就說養花這件事吧,金華人愛養花,我家也不例外。家裏養了好幾盆,爸爸十分愛護它們,常常在早上或晚上到河裏去舀一桶水澆花。

一天中午,天氣十分炎熱,盆裏的花已經有點蔫了,都耷拉著“腦袋”,盆裏的土也幹得裂開了嘴。一見此狀,我連忙到水池裏舀了一桶水,準備給花澆水。正在這時,爸爸看見了,趕忙說:“快別澆水,現在不能澆。”我問:“為什麼?花都快枯死了。”爸爸說:“沒關係的,不會死的。”我感到十分奇怪,便問:“為什麼?”可爸爸也講不出個道理來。這時,我想起了《身邊科學365問》這本書來,打開書後,我仔細翻看,終於尋到了答案:原來,中午氣溫較高,這時植物根係吸水和葉麵蒸發基本相同。如果用冷水澆,土壤溫度就會降低,從而使植物呼吸能力減弱,水分的吸收能力相應降低,這就會使植物失水,甚至死亡,所以中午是不能澆水的。看到這裏,我明白了中午不能給花澆水的道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又有一次,我回老家到毛竹林裏去玩,看見了那裏有許許多多的毛竹,每根都又細又長。我想起了以前到這兒玩時,看見的毛竹也這麼細,一直沒長粗。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問表哥,表哥說:“不可能,肯定是長粗過的。”可我不相信,結果又在《身邊科學365問》這本書中尋找到了答案:原來竹子是禾本科植物,它的莖沒有形成層的構造,所以無法使莖部增粗,隻能向上長高,我看了以後,就連忙到表哥那兒去,糾正了他剛才的說法。表哥聽了後,高興地笑了。他說:“我以後也應該像你一樣多看看書。”我聽了後,心裏真是樂滋滋的。

《身邊科學365問》的確是我的良師益友,它幫助我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許多難題。我想:利用假期,我一定把它認真地閱讀一遍,相信會有更大的收獲。

書是知識的海洋,多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開闊我們的眼界,提高我們明辨是非的能力。本文作者不僅觀察細致,而且勤於思考。學以致用才能做到有效讀書。作者首先開門見山提出“一本好書,會使我們受益匪淺”這一觀點,接著談到自己的親身體驗,舉例論證自己的觀點,記敘與議論的手法交替使用,使文章寫得既真實又真切,真情實感躍然紙上。

站在美麗的邊緣

——讀《宇宙的愛》有感

福建 謝元龍

“抬頭望月,何如水中看月!”讀著《宇宙的愛》,我仿佛依傍著冰心奶奶在池塘邊觀賞池裏的美景。池中的明鏡,倒映著青山綠葉、樹影白雲,明月人影都映入水中,融入大自然,多麼美妙的畫麵啊!

望著窗外的明月,我掩卷沉思,深深地體會到《宇宙的愛》這篇文章字裏行間呈現出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大自然對人類如此厚愛,人類有什麼理由不愛生養自己的大自然呢?

是啊,“白線般的長牆,橫拖在青綠的山上。在這浩浩的太空裏,阻不了陽光照臨,也阻不了風兒來去——隻有自然的愛是無限的,何用勞苦工夫,來區分這和愛的世界?”我在想,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它綜合實力的強大立於世界之林。可是,為什麼耕地在減少,空氣、水源、海洋被汙染……為什麼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沒能保護好生態環境?前幾年,巨大的洪災降臨在中國人民的頭上,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善待自然,長江黃河源頭的植被受到嚴重破壞。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懲罰。我想,隻有人類給大自然無限的愛,大自然才能回報人類無限的愛。

再看看自己生活的海濱重鎮。父輩時代海鮮滿地引以自豪的景象不見了,由於海洋被汙染,近海的魚類幾乎絕跡,那種“閑坐礁石看夕陽,垂釣在海灘”的生活情趣沒有了。千人簇擁在海堤上歡呼雀躍地迎接漁船滿載而歸的盛大慶典,成了美好的回憶……

想到這裏,我茫然,我憂憤。然而我有信心,一定要把冰心奶奶熱愛大自然的美德,傳播到人們的心中,讓宇宙的愛降臨在21世紀,那時,冰心奶奶站在玫瑰般的紅雲中俯視大地,一定會欣慰地露出笑容。

這篇讀後感將冰心奶奶《宇宙的愛》中描寫的景象與我們現實相對照,形成強大的反差,接著引出作者對生態平衡遭受破壞這一現象的思考,並提出“隻有人類給大自然無限的愛,大自然才能回報人類無限的愛”這個中心,並以自己家鄉生態環境的變化進一步說明我們應該保護大自然這個美好的家園,作者的真情實感表露無遺,提出的話題也是發人深省。

我眼中的項羽

——讀《史記》有感

柯麗華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這首詩讚揚了項羽寧死不苟活的精神,但讀過《史記》中關於項羽的部分後,我對項羽有了自己的看法。

項羽是一個英雄。

項羽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可以衝鋒陷陣,轉瞬之間就能殺敵百人。他用兵大膽,敢於“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我佩服他的膽略和勇猛。觀看秦始皇出行時,他竟敢說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誰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從這點看,項羽的確是英雄。

但項羽更是一位失敗的英雄。

首先,我認為他不注重文化學習,隻崇尚武力。他甚至認為讀書無用,隻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已經足夠了。可他沒想到,不學習,有些方麵就會無知。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治理國家,無知會成為絆腳石。

其次,我覺得他不善於用人,不能把握好時機。無知使他不知人,更不善用人。張良、韓信都曾經投奔於他,可他竟不能知人善任,使這兩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劉邦所用,自己被打得一敗塗地。總算有個謀士範增為他效力吧,可他連範增的才智也給浪費了。要麼不執行範增的計劃,“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絕好的機會呀,可項羽偏偏痛失良機;要麼中人家的計策,要麼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範增離開他,在憂憤和疾病中逝世,使自己徹底失去謀士。

項羽還是一位不善於總結自己失敗原因的英雄。項羽在臨死前曾說:“天要亡我”,而不從自身找原因。項羽英雄蓋世,卻是隻會逞匹夫之勇、不能駕馭天下的英雄,到死都認識不到自身的弱點,隻是自欺欺人地把失敗的原因歸之於天,真是可悲呀!

文章開篇以詩人李清照的詩句來表明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然後層層深入,分別從三個方麵來證明自己的論點,並且從正反兩方麵來說明項羽既是一位蓋世英雄,又是一位失敗的英雄,論據充分,很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