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采納了部下邳彤的建議,用大司馬的名義,召集人馬,又招募到了四千精兵、他的部將任光向天下宣告說:\"王郎冒充劉氏宗室,誘惑人民,大逆不道。大司馬劉公從東方調百萬大軍前來征伐。一切軍民人等,反正的,既往不咎;抗拒的,決不寬容!\"

任光派騎兵,把這個通告分發到巨鹿和附近各地。老百姓看到了通告,紛紛議論,把消息越傳越遠。王郎手下的兵將聽了,都害怕起來,好像大禍臨頭似的。

劉秀親自率領四千精兵,又打下了鄰近好幾座縣城,聲勢漸漸大起來。沒過多少日子,又有不少地方首領,看到了通告,率兵前來投靠劉秀。劉秀十分慷慨,封了許多將軍,還封了許多侯爵。就這麼七拚八湊,他竟收羅了十幾萬人馬,帶著這不斷壯大的軍隊,劉秀向巨鹿發起了攻擊。

不久,劉玄也派兵來征伐王郎。兩路大軍聯合在一起,連續攻打了一個多月,仍然沒有打破巨鹿城。有幾位將領對劉秀說:\"咱們何必在這兒多耗時日呢?不如直接去攻打邯鄲。打下了邯鄲,殺了王朗,還怕巨鹿城不投降嗎?\"

劉秀采納了他們的意見,留下了一部分人馬繼續圍攻巨鹿,自己帶領著大軍去攻打邯鄲,接連打了幾個勝仗。王郎的軍隊支持不住了,就打開城門,獻城投降。劉秀率領大軍進入邯鄲,殺了王郎。

劉秀住進了三郎在邯鄲修建的宮殿,命令他手下的人檢點朝中的公文。這些公文大部分是各郡縣的官吏和豪紳大戶與王郎之間往來的文書,內容大多數是奉承王郎,說劉秀壞話,甚至幫助出主意剿殺劉秀的。

對這樣的文書,劉秀看也不看,全都堆在宮前的廣場上,並召集全體官吏和將士,當著他們的麵,把這些文書全都燒掉了。有人提醒劉秀說:\"您怎麼就這樣燒掉了呢?反對咱們的人都在這裏頭呐,現在連他們的名字都查不著了。\"

劉秀對他們說:\"我燒掉這些,就是要向所有的人說明,我不計較這些已經過去的恩恩怨怨,好讓大家都安心,讓更多的人擁護我們。\"

勸說的人這才明白過來,劉秀不追究那些曾反對過自己的人,那些人就會心安理得地服從劉秀,而不會因為害怕劉秀報複,投入反對劉秀的營壘。大夥都佩服劉秀的深謀遠慮和開闊的胸懷,一些過去反對劉秀的人,見了劉秀的這種舉動,反而願意為劉秀效力了。

劉秀贏得了人心,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最後終於成為東漢的開國皇帝。

取大節宥小過

【原典】

而誘之以賞,策之以罰,感之以恩。取大節,宥小過,而士無不肯用命矣。

[譯文]

然後,我們應該用獎賞勸說誘導他們,利用刑法威懾他們,利用恩惠感化影響他們。

我們應該珍惜重視一個人大的道德操守,原諒他們小的錯誤。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麼沒有哪個德才兼備的人會不肯為你效力。

[事典]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莊王勵精圖治,國家漸漸強盛。

一天,楚莊王設宴,款待群臣,並要自己特別寵愛的美人為大家勸酒。天幕低垂,燭光搖曳,君臣武將們喝得興高采烈。突然,一陣大風吹過宮殿,所有的蠟燭同時都被吹滅了,宴席上頓時一片漆黑。

正在這時,那位在席間勸酒的美人,不知被誰在黑暗中拽住了衣袖。她喊又不敢喊,走又走不掉。情急之中,她一把拉斷了那個人的帽帶,那人一慌、她才掙脫了身子。

美人跑到楚莊王身邊,向他哭訴被人調戲的經過,並告訴他那人的帽帶被她拉斷,待蠟燭全被重新點燃後,一檢查帽帶就能把那個人抓出來。

楚莊王聽了,心想:這可能是某個人酒後的一時衝動,如果為了顯示婦人的貞節,將那人治罪,不僅把熱烈的晚宴氣氛全攪了,還會讓人覺得自己寵美人而輕大臣武將,今後誰還願盡忠效力呢?因此不應按美人的要求做。於是,他趁蠟燭尚未全部點燃,在昏暗之中大聲喊道:\"在這豐盛的宴會上,諸位一定要開懷暢飲,誰的帽帶要是還係得好好的,沒有斷開,誰就沒有酒量!\"

在座的人為了討楚莊王的歡心,紛紛把自己的帽帶都扯斷了,等宮殿再度輝煌時,所有的人的帽帶都是斷的,調戲美人的人也就無從查處了。

在這以後的圍攻鄭國的戰役中,有一位武將奮勇當先,五個回合就斬下五個敵軍的首級,令敵人喪膽。楚國在那次戰役中大獲全勝,據說,那位最勇猛的武將,就是那個晚宴上被美女拉斷帽帶的人。

在於所用

【原典】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賞以興德,罰以禁奸。使下畏罰而利賞,下也;好德而恩進,上也。天下無不可用之材,唯在於所用。

[譯文]

獎賞不害怕給的少,但是害怕不公平;懲罰不害怕嚴厲,但是害怕無法收服人心。獎賞是鼓勵人們的美德品行,懲罰是為了禁止人們去做邪惡的事情。

最糟糕的政策就是讓下屬害怕刑法,希望得到獎勵;最好的政策是讓他們喜歡道德仁義,知道想辦法進步。天底下沒有不可使用的人才,關鍵在於如何使用他們。

[譯文]

南北朝時候,北周人韓褒曾任西魏北雍州刺史。當時北雍州偷盜搶劫事件屢有發生,老百姓生活很不安定,每天下午太陽一落山,家家戶戶便緊緊地關閉院門,不敢出來。就這樣,賊盜們膽子越來越大,行動越來越猖獗。而韓褒的前任們,無不對此束手無策。

韓褒上任後,經過在民間秘密查訪,發現都是當地的豪強富戶幹的。他表麵上裝作不知,反而把豪強富戶們請到官府來,並以隆重的禮節招待他們、酒酣飯飽之時,韓褒站起來向大家拱拱手說:\"我是本州刺史,但出身是讀書人,不懂得督察盜賊。希望各位能給我分一點憂,解一點愁。\"

韓褒繼續對那些平時在鄉裏麵作威作福、偷雞摸狗的年輕人說:\"你們生在這裏,長在這裏,對本地的情況比較了解。我封你們幾個為捉賊隊長,你們劃分一下管轄的範圍。如果發生了偷盜搶劫的案件,而你們查不出來,沒有抓住強盜,屬於你們哪個人的管轄範圍,我就判哪個人放縱強盜罪,該罰款的罰款,該蹲監獄的蹲監獄。\"

這些人回家以後,幾天幾夜都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想到刺史大人對自己的信任,他們自覺對不起刺史。於是便商量好,到官府來向韓褒自首認罪,並把所有的同夥都開列了姓名,甚至那些逃跑了的和躲藏起來的人也都被說出了藏身的地方。

韓褒把這些強盜竊賊的名單收起來,然後在城門口貼了一張告示,上麵寫道:\"凡是犯有偷盜搶劫罪的人,請趕快到官府認罪。如果在半個月之內自首認罪,便免去罪備不再處罰;否則,一旦抓獲,全部判處死刑,家庭財產全部沒收,妻子兒女都到官府做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