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道,在於辨善惡,明賞罰。倘法明而令審,不卜而吉;勞養功貴,不祝而福。

賢者立而國興;小人立而邦危。有國者宜詳審之。故小人宜務去,而君子宜務進。

大德容下,大道容眾。蓋趨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與其為淵驅魚,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而誘之以賞,策之以罰,感之以恩。取大節,宥小過,而士無不肯用命矣。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賞以興德,罰以禁奸。使下畏罰而利賞,下也;好德而恩進,上也。天下無不可用之材,唯在於所用。

勞養功貴

【原典】

為政之道,在於辨善惡,明賞罰。倘法明而令審,不卜而吉;勞養功貴,不祝而福。

[譯文]

從政的根本規律在於要分清善惡,賞罰分明。如果實力弱小的國家在法律方麵嚴格而且全麵,即使不使用占卜術預測,國家也是吉祥的;那些做出了貢獻和出過力的人應該得到獎勵,不祝賀他們也是有福氣的。

[事典]

唐德宗年間,鹹陽城中有一個人向皇帝報告說,他見到了戰國時期的秦國將領白起。白起還要求他向唐朝皇帝報告,說吐蕃將在四月份入侵,他想要為大唐守衛領土。

巧合的是,等到了四月份的時候吐蕃真的來入侵了。打退吐蕃之後,德宗想起了那個人的話,認為這真可能是白起顯靈的表現。於是,德宗便計劃在京城為白起修建一座寺廟,甚至還將白起冊封為了司徒。

謀臣李泌說道:\"國家想要興盛富強,就應該聽取他人的意見。既然是將領建立了功勳,您卻要給白起嘉獎,這樣做怎麼能讓那些戍守邊防的將領們信服呢?一旦他們與陛下您離心離德,將來誰又會為陛下拚死而戰呢?此外,如果在京城修建寺廟,再大肆宣揚祈禱的,如果流傳開的話,那麼巫鬼之術就會盛行起來,到時候百姓們一定會受到蠱惑的。\"

德宗聽完李沁的話語,頓時心中一驚,說道:\"你說的有道理,要不是你阻止我,我險些鑄成大錯啊。那麼按照愛卿的想法,朕應該怎麼辦呢?\"

李泌回答道:\"杜郵亭地區有一座白起的破舊廟宇,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當地的官府對古廟進行一番修複,這樣也算是給白起將軍一個交代,也避免了引起百姓們的注意。\"

德宗覺得李泌的這個辦法非常好,於是便欣然采納了。

賢者立而國興

【原典】

賢者立而國興;小人立而邦危。有國者宜詳審之。故小人宜務去,而君子宜務進。

[譯文]

如果擁有賢能的人得到了重用,國家就會繁榮昌盛;如果奸佞小人得到了重用,這個國家將會處於危險之中。每個國家的領導者都應該認真仔細地考慮這一問題。因此,我們應該驅趕奸佞小人,重用德才兼備之人。

[事典]

曆史上的戰國時期,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各據一方,稱王稱霸,常常你打我,我打你。其中燕國比較軟弱,不斷遭到別國的侵略。有一次,齊國趁燕國內部出現一些混亂,就派兵打了進去,燕國差點被滅掉。

為了使國家強盛,燕國國君燕昭王決定廣招人才,共同治理燕國。可是,怎樣才能把有才幹的良臣、武將召集來呢?

有人對燕昭王說,有個賢人叫郭魄,足智多謀,超群出眾,過去的國王沒有重用他,讓他閑在家中;現在要召集人才,可先找他商量。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發現郭魄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不免有些失望。

郭魄似乎看透了燕昭王的心思,不緊不慢地說:\"重用人才,這是治理好燕國的根本。可是,怎樣才能把許許多多出類拔萃的人才召集來,我也說不上。就先講個故事給您聽聽吧。\"

古時候,有個國王很愛千裏馬。他叫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也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很遠的地方有一匹十分名貴的千裏馬,就跟國王說,隻要給他一千兩黃金,在三個月內,準能把千裏馬帶回來。

國王毫不猶豫地讓他帶一千兩黃金去買。侍臣風餐露宿趕到那裏,不料那匹千裏馬得病死了。侍臣想,我已經向國王下了保證,準能買回千裏馬。如今空著雙手回去,怎麼交代?國王要是怪罪下來,說不定性命也難保!

想來想去,他想出一個好主意,就把帶的黃金拿出一半,買了馬骨頭帶了回去。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王。國王氣憤地罵道:\"叫你去買活馬,誰叫你買無用的馬骨回來!白白損失了五百兩黃金。\"

侍臣卻回答說:\"陛下,不要小看這馬骨,它能變出活的千裏馬來。\"

國王並不相信他的話,說:\"無用的骨頭怎麼能變出活馬來?\"

侍臣說:\"人們聽說陛下肯花五百兩黃金買死馬骨頭,就知道您是真心愛惜千裏馬,人們就會把活的千裏馬送上門來。\"

國王將信將疑,不過還是照侍臣說的,非常隆重地埋葬了馬骨。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不到一年,果然有三匹千裏馬送到了國王麵前。

故事講到這裏,郭魄停住了。

燕昭王開始不明白,他為什麼講這麼個故事?後來一琢磨,才明白郭魄的真正用意,心裏十分佩服,他想:\"郭魄是想叫我把他當作馬骨,引來千裏馬。\"

燕昭王高興地回到皇宮,馬上叫人造了一套別致的房子,讓郭魄住在裏麵,還公開宣布拜郭魄為師,虛心向他求教。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知道燕昭王是真心實意愛惜人才,重用人才,許許多多有才能的人跑到京城,請求燕昭王接見。不少外國的智勇雙全的人才,也爭著向燕國奔來。

燕國有了各式各樣的人才,很快強大起來。

市之以恩

【原典】

大德容下,大道容眾。蓋趨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與其為淵驅魚,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譯文]

大的美德可以包容自己下屬,大的道德可以容納下所有人。傾向有利的一方,避開有害的一方這些都是人的本性。我們應該試著原諒別人,讓人們的內心穩定下來。

因此,為了保持政治廉潔,就驅逐犯過錯誤的人,不如對那些犯過錯誤的人施以恩德,用恩惠降服他們。

[譯文]

酉漢末年,王莽篡權後,驕奢淫逸,民不聊生,各路豪傑和農民起義軍紛紛興起,與王莽政權鬥爭。結果,王莽政權被推翻了。

在王莽政權傾覆之後,各路豪傑為爭皇位,又打得不可開交,這其中有一支由劉秀領導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