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其心,不馭其人也。

不知其變,不馭其時也。

君子拒惡。小人拒善。

明主識人。庸主進私。

不惜名。勿吝財。莫嫌仇。

人皆堪馭焉。

不知不馭

【原典】

不知其心,不馭其人也。

[譯文]

當我們不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時,就無法駕馭他。

[事典]

戰國初期,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的兒子齊威王剛剛繼承王位時,和楚莊王最初執政的時候有點相似。他不怎麼把國家大事擱在心上。

楚莊王:\"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可是齊威王一連九年,不飛不鳴。

在這九年當中,韓國、趙國、魏國時常來侵犯齊國,可是齊威王也不著急,打了敗仗,也好像滿不在乎,還不準大臣們對他進行勸說,大臣們都以為他是一個昏君。

有一天,有位琴師求見齊威王。他自我介紹說他是齊國人,叫鄒忌,聽說齊威王愛聽音樂,特來拜見。齊威王聽說琴師求見,就同意讓他進宮。

鄒忌拜見齊威王後,把琴放好,調準了琴弦,像是要彈琴的樣子,可是把兩個手擱在琴弦上就不動了。

齊威王問道:\"你調了弦,怎麼不彈呢?\"

鄒忌說:\"我不光會彈琴, 還懂得彈琴的一些道理。\"

齊威王不大清楚彈琴其中的道理,就讓鄒忌給他講講。於是,鄒忌把彈琴的道理講得天花亂墜,玄之又玄。

齊威王聽得似懂非懂,終於不耐煩了,對鄒忌說:\"你已經說了半天,為什麼還不給我彈琴呢?\"

鄒忌反問道:\"君主您瞧我老拿著琴不彈,有點不樂意了吧?怪不得齊國人瞧著您老拿著齊國這張大琴,九年都不動一個指頭,也有點不樂意呢!\"

齊威王立即起身說:\"原來先生是拿琴來勸我的,我明白了。\"

齊威王命令人把琴拿下去,就和鄒忌談論起國家大事來。鄒忌勸他搜羅人才,重用有才能的人,增加生產,節省財物,訓練兵馬,建立霸主的功業。

齊威王聽得非常高興,就拜鄒忌為宰相,讓他幫助自己整頓朝廷的事務和全國各地的官員。

鄒忌做了宰相之後,幫助齊威王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全國百姓都稱齊威王是個英明的君主。齊威王因此非常得意,鄒忌見此有些擔心,怕齊威王驕傲起來,就想找個機會提醒提醒他。

那一天,鄒忌早上起來,穿戴好衣帽,對著鏡子瞧了一遍又一遍,他覺得自己很漂亮,心裏也很得意。

鄒忌問自己的妻子說:\"我跟北城的徐公比起來,哪個漂亮?\"

鄒忌說的那位徐公,是齊國著名的美男子。妻子聽他這樣問,就不加思考地說:\"當然是您美啦。徐公哪裏比得上您哪!\"

鄒忌不大相信妻子的話,就問剛走進房間的使喚丫頭:\"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到底哪個漂亮?\"

使喚丫頭說:\"還是您漂亮、徐公比不上您!\"

過了一會兒,有一位客人來到鄒忌家,兩個人坐著談了會幾天。這位客人是來向鄒忌借錢的,鄒忌對他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客人的回答和妻子、使喚丫頭的回答也是一樣的,說鄒忌比徐公漂亮。

湊巧的是第二天,城北徐公到鄒忌家拜訪他。鄒忌一見徐公,不覺一愣,天下竟然有這麼漂亮的美男子!他覺得自己的樣貌根本比不上徐公。他偷偷地照了照鏡子,再對比一下徐公,越來越覺得自己遠不如徐公漂亮。

這天晚上,鄒忌躺在床上琢磨來琢磨去,終於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而且想到;恰恰可以用這個道理去勸說齊威王。

第二天清晨,鄒忌來到宮中,把這兩天關於自己和徐公的事情講給齊威王聽,自己是怎樣問的,妻子、使喚丫頭、客人是如何回答的,都詳細地說了一遍。

齊威王聽了,笑笑問:\"你說你比不上徐公漂亮,可是你的妻子、使喚丫頭、客人為什麼都說你比徐公美呢?\"

鄒忌說:\"我的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她偏向我;我的使喚丫頭說我漂亮,是因為她地位低,怕我;我的朋友說徐公不如我,是因為他有求於我,故意恭維我。\"

齊威王說:\"你講得對,聽了別人的話,是得好好考慮一下,不然就容易受蒙蔽。\"

鄒忌緊接著說:\"是呀!我想齊國有方圓 一千多裏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王宮裏的美女,以及伺候君王您的隨從,沒有一個不想討好君王您的喜歡;朝廷裏的群臣,沒有一個不害怕君王您;全國各地的人,沒有一個不想得到君王您的照顧,有求於您。從這些情況看來。您是很容易受到蒙蔽的,所以您一定要提高警惕啊!\"

鄒忌的這一番話,使齊威王覺得很有道理。他立刻下了一道命令:\"不論朝廷大臣、地方官吏和老百姓,能當麵指出我的過錯的,得上等獎賞;能以書麵方式指出我的過錯的,得中等獎賞;就是能在背後議論我的過錯的,也能得;下等獎賞。\"

命令剛一下達,就有大臣前來進諫,宮門口就像集市一樣熱鬧,就這樣持續了一年的時間。

其他各國聽到這個消息都紛紛前來齊國麵見齊王。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吧。

不知其變

【原典】

不知其變,不馭其時也。

[譯文]

如果我們不了解他在各種情況下的表現,那麼也沒有到可以駕馭他的時候。

[事典]

楚漢相爭的時候,漢高祖劉邦以垓下一戰,消滅了楚霸王項羽的主力,進而統一了全國。

在這之後,劉邦大封功臣,最先得到封獎的,是張良、蕭何、曹參等二十多位最早追隨劉邦的人。其餘的將領見此,日夜爭著邀功請賞,但久議不決,一直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一天,劉邦去洛陽南宮,在路途中,他看到將領們三五成群地坐在地上談論著什麼。劉邦忙問張良:\"你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嗎?\"

張良回答道:\"您難道不知道嗎?這些人是在謀反呢。\"

劉邦聽了不解地問:\"天下已經安定,為什麼還要反呢?\"

張良不慌不忙地說道:\"您原先是個普通的人,是依靠了這些人,才取得了天下。而您現在所封的功臣。是蕭何、曹參這一班故人,又誅殺了一些您平時憎惡和不信任的人。所以這些人既怕得不到封獎,又怕因為有什麼過失引起您的憎恨召殺身之禍,總聚在一起發泄忿忿不平的心情。\"

張良的話使劉邦十分憂慮,他又向張良討主意:\"那你說該怎麼辦呢?\"

張良想了想說:\"您現在最討厭的,而群臣將士又都很清楚的人是誰呢?\"

劉邦回答道:\"雍齒與我有舊怨,曾經幾次使我受到羞辱、感到窘迫,我幾次想殺掉他,可因為他功勞大,又不太忍心下手。\"

於是,張良向劉邦建議說道:\"現在應該立即封雍齒,群臣將士們看到雍齒能封侯,不滿和遊移之心就會安定。\"

劉邦依照張良的建議,立即擺下酒宴,當眾宣布封雍齒為什方侯,同時催促宰相和禦史盡快給其他人定功行賞。

群臣將士們在酒宴後,紛紛議論說:\"雍齒都能夠封侯,我們這些人也用不著擔心了。\"就這樣,因封獎功臣而引起的不安情緒很快都消失了。

拒惡拒善

【原典】

君子拒惡。小人拒善。

[譯文]

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會拒絕作惡。一個奸佞小人,喜歡作惡。

[事典]

戰國時期,魏國的大將西門豹,奉命治理鄴城。鄴城,就在現在河北省的臨漳,漳河水就從這裏流過。

鄴城本來是個富饒的地方,可西門豹到這裏時,卻發現這裏房屋倒塌,土地荒蕪,人口很少,一片淒涼的景象,好像剛剛經曆了戰亂似的。他心裏十分納悶。找了當地的老百姓一了解,才知道這是讓河伯娶媳婦這樁怪事給鬧騰的。

河伯\"娶媳婦\"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此地有一個巫婆,她手下有一幫女徒弟。她們與當地的富紳、鄉長勾結在一起,說是每年必須給漳河裏的水神--河伯--娶一個漂亮的媳婦。否則的話,河伯就會發怒,興風作浪,淹沒莊稼,衝壞房屋,甚至淹死百姓。

每年春天,巫婆就帶著女徒弟們滿處轉悠,看到誰家的姑娘漂亮,就說:\"這個女子應該送去作河伯的夫人。\"如果是有錢的人家,可以交錢買替身。要是沒有錢的人家,就隻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拉走。

到了給河伯娶媳婦的那一天,巫婆、官紳、鄉長們就在漳河邊擺上帷帳床席,給女孩子換上衣服,裝扮一番,然後讓她坐在葦席編的花船上,隨著河水漂流而下,葦船和人慢慢地就沉入河底。

年年如此,老百姓被勒索的錢財已無法計算,也說不清有多少人家的女孩子白白送了命。鬧騰得當地老百姓惶惶不安,紛紛逃往其他地方。

了解到這個情況,西門豹心想:\"要治理好鄴城,就必須把騙人的河伯娶媳婦把戲拆穿。\"但用什麼方法效果最好呢?他思來想去,終於想出了個將計就計的妙著。他立即派人轉告往年操辦河伯娶媳婦的官紳,說是今年的儀式他一也要參加。

這一年河伯娶媳婦的日子又來到了,西門豹帶著一隊武士來到河邊。他看到一個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老妖婆站在最前麵,身後跟著十多個手捧毛巾衣服的女徒弟,簇擁著一個穿紅披綠的小姑娘。幾個官紳和鄉長們也很神氣地站在一邊。

在那個老巫婆的指揮下,那一夥人正要把小姑娘往葦席綁的花船上架。西門豹突然派人傳令說要等一下,他要親自看一看給河伯做新娘的美女。

老巫婆叫徒弟把那個打扮好的小姑娘領到西門豹麵前。西門豹抬眼一看,隻見那女孩子麵容憔懷,滿臉淚痕。就怒氣衝衝地對老巫婆說:\"你們怎麼選這麼個醜閨女,這哪配得上做河伯夫人呢?河怕要是不滿發起脾氣來,誰擔待得起?勞駕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就說太守西門豹要另外選一個漂亮的姑娘,過幾天再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