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魚的世界裏,也有一種相互信任的關係。魚群會先看看前導者的選擇和誠意。人也是一樣,領導者若沒有誠意、決心若是不夠堅決,就無法帶領部屬。

現代企業中也經常見到相似的狀況。領導者為了突破困境,要求部屬同心協力,勤奮工作以度過難關,但身居要職的領導者卻依然浪費無度,公私混淆。

有些領導者雖然會對這種過度浪費的行為感到不好意思而有所節製,然而,他們的想法卻沒有太大改變,依然濫用職權來滿足個人的私欲,隱瞞實情和不公平的事到處充斥著,人事升遷受到賄賂或請客送禮等左右,這樣公私不分的現象尤其嚴重。

當部屬誠心地信賴領導者時,部屬就會願意貢獻自己所有的力量。因此,身為領導者若想要部屬盡力發揮所長,首先要做到信守承諾。

例如,出光佐三能在日本戰後的混亂時期,對來自各地逾千人的零散員工保證,要維護他們的生活。出光承諾部屬不論公司如何整頓,絕不裁員,這也是日本在麵臨戰敗之後最難做到的一點。

出光董事長說:\"出光自創立以來即以不裁員為大方針,即使是現在,這個方針也不變。就是和大家一起討飯也沒有關係。總之,公司是不會裁員的。\"

就是這種即使吃苦也不辭退任何一名員工,甚至願意和員工一起討飯的決心打動了員工,因而連海軍也嫌棘手的坦克車底的集油作業,也有員工願意去做,其他的電器修理銷售、印刷業、農地開墾、漁業等任何工作都涉足,於是奠定了今天的事業基礎。

日本九州鬆下電器特別重視第一線監督者的主任階層,從主管階層開始進行全公司革新。該公司將原有的科長研修會擴及主任階層。

原來的研修會隻有科長以上的幹部才要參加,忽略了主任,這讓身為主任階層的人心理非常不平衡。直到青沼先生擔任董事長時,讓主任也加入研修會,此舉讓主任們覺得自己備受重視,做起事來也特別起勁。

青沼董事長認為,主任這個階層的發展非常重要,但卻很少人有這個認知,主任要自動自發、任勞任怨,一步一步去推動工作,所以青沼把印在主任名牌上的\"主任\"字樣用鋼筆塗掉,在上麵寫上\"董事長\",意思是說主任就是董事長,應該以董事長的意識勤奮工作。

青沼董事長之所以如此重視主任,並促進主任階層的意識革新和表率作用,乃是因為主任在公司擔任第一監督者的重要任務,擔任這個職務的員工,年齡多在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之間,正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段。

科長級以上的幹部經常接觸經營方麵的工作,但主任階層所擔任的是實際業務。主任階層如果精通業務就能提高業績,這比把科長級以上的主管放到現場去指揮作戰還要直接有效。所以,主任的意識革新與勤奮工作是帶動全公司風氣變化的關鍵點。

眾所周加,期望部屬勤奮工作、為公司竭心盡力,領導者必須先從自身做起。

然而,封建社會的主從觀念卻有所不同。封建社會講求的盡忠是,即使君主愚鈍,臣下也應遵從君主的命令。這種主從分明的上下關係在今日的企業中也時有所見。

經營者所雇用的管理或監督者就像支使下人一樣,認為公司的員工應該百分之百地服從命令,盡一切力量來從事所有工作。但是,這種想法即使是在封建社會,也依然無法使部屬信賴,並產生衷心的服從。

要使部屬真正為公司效力,領導者必須具有和部屬相同的期待、欲望與勤奮,並以要求部屬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才能打動部屬出於真心效命。

出光佐三董事長曾經寫過一本尊重人性的事業經營著作,書中特別強調出光公司就是貫徹以尊重人性為經營信條,才能達到今天的發展。這個特殊的經營方式,引起了各行各業領導人的注意。

事實上,尊重人性的經營手法,並非出光佐三首創,早在德川幕府時期的恩田仝,就已經很成功地運用了這個方法。而且,懂得運用尊重人性、運用良好示範作用作為事業經營方針的企業家,也不隻有出光佐三,很多成功的企業家也都運用這個方法使部屬忠誠地為公司效命。

出光佐三懂得以尊重人性、領導者先為表率的理念經營事業,這是由他過去的經驗累積所得到的智慧。出光的父親原本是個很成功的生意人,後來卻遇到阻礙;母親是個固執而又平凡的家庭主婦,然而到了關鍵時刻卻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毅力。

例如,原本要送出光給醫生做養子,因出光本人不願意,其母便斷然拒絕。另外,出光在高中時代曾因學費不足,麵臨著休學的命運,其母以\"我負責學費,你安心念書\"來安慰他。少年時代的出光,或許就是因為得到完整的母愛,長大後才會秉持\"以愛經營\"的理念。

此外,出光就讀神戶高中時,受到校長水島的感化。曾出國留洋的水島校長雖然很嚴格,但也是個民主且富有愛心的老師,教導學生如同慈父一般,即使對待素不相識的人,也是一樣秉持\"無私的愛\",這些高尚的修養給予出光深遠的影響。

出光從神戶高中畢業之後,就到神戶的酒井商店擔任小會計。正當出光夢想著早日獨立的時候,有位名叫日田重太郎的富翁,非常欣賞他勤奮努力的工作態度,便資助八千元日幣給他。

出光學生時代租的房子就在日田先生家附近,從學生時代開始日田就非常了解出光的為人,他看了畢業後的出光認真的工作態度後,更加欣賞出光,於是便賣了東京的房子,湊了八千元日幣鼓勵出光自立門戶。

日田說:\"你不必在意利息,隻要好好地工作,實現你的理想就可以了。\"這對當時的出光而言,簡直就像做了一場夢。當時的八千元日幣,就如同今天的一千萬日元一樣。

人在艱困時受人點滴幫助往往會銘記在心,永難忘懷。出光在最困苦的時候受到對自己一生最有影響力的人的關愛,這個經驗讓出光明白,隻要自己付出一點關愛,就能讓他人永生難忘,影響他人一生。雖然這個道理人人都懂,隻是大部分人不曾有這樣的體驗,所以不能了解尊重他人、受他人尊重的重要。

出光從自己的經驗中得知\"愛\"的重要性,所以在開始獨立經營事業之後,他對待公司的每一位員工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基於這個原則,在出光公司上班既不用打卡,也沒有因裁員而引起的勞資糾紛。

許多優秀的經營者不隻是出光,大多都經曆過隻要能夠尊重他人,就能讓其充分發揮能力的經驗。例如,在日本以生產拉鏈而馳名於世的YKK吉田工業的吉田忠雄董事長就是最好的例子。

吉田董事長雇用員工的方法,不隻是僅僅付薪水而已,而是讓員工以公司的股東身分來工作。也就是說,讓員工認為自己是公司的一分子或共同經營者,讓員工把公司當成是自己的,尊重員工的自主性,就能提高員工士氣。因此,管理者要盡量提高員工的士氣。YKK公司內並不設置任何人事管理部門,所有人事布局完全由各部門獨立執行運作。

有趣的是,在吉田董事長的公司裏,不論是總經理、科長或普通員工,他們地位都是平等的。決策會也從來沒有一次是隻有高級主管參加,公司人數少的時候是全體參加,當公司人數逐漸增加後即由代表參加。在這樣的決策會中,主管和員工完全是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討論問題的。

看了吉田董事長的經營做法,知道他的人生觀是經營者與員工一律平等。這樣的人生觀和恩田仝及出光佐三兩位並無不同。吉田忠雄之所以會擁有這樣的人生觀,是因為他母親是個充滿慈愛的人,也非常認真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吉田有三個兄弟,當他們把學校的聯絡簿拿回家後,母親一定要把聯絡簿拿到神龕前祈禱。吉田說:\"看到母親這麼認真,我們也不敢不用功。\"

三兄弟的感情非常好,而身為老麼的忠雄成績最好,原本想繼續上中學,但因家境貧苦打算放棄。兩位哥哥知道了,對他說:\"不論我們多辛苦,一定會供你讀書的,你還是繼續升學吧!\"忠雄聽了淚流滿麵。

另外還有一位對吉田影響深遠的人,那就是他的小學級任老師。這位老師不斷地勉勵他多讀偉人傳記。他讀了卡內基、福特等著名企業家的傳記。尤其是讀了卡內基傳之後,他深受感動,其中\"不謀他人的福利,就無法讓自己引以為榮\"的思想,更在幼小的吉田心中,形成尊重人性的思想。

不論是日本的吉田忠雄或恩田仝,還是其他成功的經營者,絕大多數是因為秉持了尊重人性、愛護他人,和以身作則的人生觀,才創造了如此成功的事業。

這個做法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依據自己的人生體驗,培養了尊重人性的人生觀,了解到要訴諸人心,就必須秉持尊重人性的觀點並加以實踐,以身作則,如此才能讓周圍的人衷心配合,也惟有如此,才能收到豐碩的成果。

當你了解尊重人性的思想後,你便會明白,這是一個永遠不變的經營理念。能夠帶動部屬、激勵部屬的主管,通常都是非常能了解部屬心情的人。部屬和自己一樣,具有夢想和希望,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

要使部屬發揮能力,用責罵的方式隻會引起部屬的反感。部屬需要的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領導者,這領導者要具有身為領導者的責任感,勤奮努力、以身作則、愛護部屬,如此才能有好的經營效果。

不能擔負責任、不勤勞努力,卻任意斥責部屬的領導者。隻會引起部屬的反抗,無法提高實質的效率,更會讓部屬和自己的關係惡化。

領導者要了解身為領導者的責任,從自身做起,才能博得部屬的信任,也才能為自己開創一條康莊大道。因此,在麵對艱難困苦時,要衝破難關,惟有領導者自己率先端正行事作風,才能收到帶動部屬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