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 用間篇(3 / 3)

話說,按照原定的計劃,秦王嬴政本來是要先滅掉燕國再滅掉趙國的。但是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十一年),燕、趙兩國爆發了戰爭。嬴政想趁著趙國國內兵力空虛,以支援燕國為借口,兵分兩路進攻趙國,由此拉開了秦滅六國的序幕。秦將王翦率軍很快便攻下了趙國的九座城池。隨後,秦國又在趙國的平陽地區大敗趙軍,殲滅了十萬人。趙王在十萬火急之時,把駐守在邊境防禦匈奴的李牧調回來抗擊秦軍。李牧乃是戰國時期繼老將廉頗之後,趙國的名將。因為長期駐守在趙國北方的邊境抗擊匈奴,立下無數戰功,受到趙王的重用。李牧率軍在宜安(今河北石家莊東南部地區)等地擊敗了秦軍。趙王隨即封李牧為武安君。但是第二年,秦王又派兵攻占了趙國的宜安、平陽等地後暫時停止進攻。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十五年),秦國兵分兩路,大舉進攻趙國,一路占領了鄴城,一路進攻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地區)。趙國大將李牧率軍迎擊,秦軍立刻撤退。秦、趙兩國從此進入了相持階段。秦國通過對趙國的這一係列進攻,已經進一步削弱了趙國的實力。秦王嬴政認為一時間還無法徹底消滅趙國就派兵去攻打韓國。韓國是六國中最小的諸侯國。公元前231年,韓國在秦軍的進攻之下,無可奈何被迫獻出南陽地區。隨後,秦國以韓國跟魏國和趙國結盟為借口,派兵一舉攻下了韓國都城陽翟,並俘虜了韓王。至此,韓國滅亡。

話說,就在秦國滅掉韓國之後,趙國發生了嚴重的旱災,經濟非常蕭條,百姓生活困苦。於是,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十八年),秦軍趁趙國內部動亂之機,又兵分兩路進攻趙國。秦國大將王翦率軍進攻趙國的井陘(今河北井陘西部地區);秦將楊端和率軍包圍了邯鄲城。趙國大將李牧和將軍司馬尚分別率軍抗擊秦軍。秦軍攻打了一年多,還是無法消滅趙國。秦軍遠征作戰,時間一長,軍隊的補給就變得困難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兵的士氣越來越低落,秦王嬴政想快點結束戰鬥,於是就想用離間計來除掉趙國大將李牧。話說,趙國的謀士王敖是秦王嬴政派到趙國的間諜。王敖接到秦王的命令之後,就偷偷跑到了王翦的軍營。他對王翦說:“秦王想要除掉李牧,現在請將軍寫信給李牧,商討和談的事情。”王翦知道王敖是自己人,便依照王敖的計策,寫了封信給李牧。隨後,王翦便派人把這封信送到李牧手中。李牧不知道這是個陰謀,於是就給王翦回信。此後,雙方圍繞和談的問題,不斷地有書信往來。而王敖從王翦軍營回來之後,便拿著秦王給的金銀珠寶,到處巴結趙國的大臣。王敖探聽到大臣郭開深得趙王寵信,便經常到郭開家裏。郭開這個人非常貪婪又嫉妒有才能的人,於是王敖不斷地送奇珍異寶給他。有一日,在郭開府上,王敖與他一起喝酒。王敖對郭開說:“李牧跟王翦在暗中有書信往來,聽說,隻要李牧幫助秦國攻破邯鄲城,秦王就封他為王。”郭開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心中大喜,認為這次可以立功了。於是,郭開立刻向趙王說了這件事。起初,趙王將信將疑,便派人去暗中調查李牧。結果,趙王發現李牧真的與王翦有書信往來,十分生氣。王敖趁機對趙王說:“李牧駐守邊境那麼多年,就連十幾萬的匈奴都不是他的對手,如今王翦隻有幾萬軍隊,李牧卻不敢進攻,不知他安的什麼心啊!”趙王覺得王敖的話非常有道理,便封趙蔥為大將軍換下李牧。趙蔥到軍營之後,接管了李牧的兵權然後殺了李牧。王翦知道李牧被殺之後,立刻率軍猛烈地進攻邯鄲城。趙軍因為李牧被殺,毫無士氣,根本不堪一擊。不久,秦軍就攻下了邯鄲城。至此,趙國滅亡了。這場戰爭,秦國能快速取得勝利,跟秦王用間是分不開的。因為趙王中了秦國間諜王敖的計,殺了李牧,這就等於殺掉了趙軍中的靈魂人物,直接導致了趙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