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得知劉備在漢中稱王,頓時勃然大怒。他立刻下令聚集全國的軍力,準備前往巴蜀攻打劉備。這時,司馬懿卻出麵勸諫說:“魏王不可因為一時意氣用事而親自遠征,如今小臣有一拙計,可令劉備在蜀自取其禍。”
曹操欣喜地說:“你有何高見?”
司馬懿回答:“江東孫權因劉備占據荊州不還,早已心生不滿;劉備因孫權接走孫夫人,至今不讓她回來,也對他素有嫌隙。現在隻要派一說客前往遊說孫權,使他出兵討取荊州。您則出兵討伐漢中,如此一來,劉備兩麵受敵,必定無法自救。”
曹操一聽,非常歡喜,便派遣滿寵為使,連夜趕往江東拜見孫權。孫權對他非常禮遇,滿寵熱誠地呈上曹操的信說:“魏王與您素來無仇,隻因劉備的緣故,導致兩家連年征戰不停,生靈塗炭。今日魏王差我到此,希望能約將軍取下荊州,而魏王則出兵襲擊漢中,頭尾夾攻,令劉備無路可退。”
孫權聽後,與謀士相議,眾謀士皆說這雖然是曹操的謀策,但仍有可行之處。於是孫權便設筵款待滿寵,並派人護送他回許都。
劉備在成都聽到曹操聯合東吳,準備奪取荊州,便立即請諸葛亮前來商議,諸葛亮說:“我早就料到曹操一定會出此策謀。吳中的謀士也一定會建議要曹操先令曹仁做前鋒。”
劉備焦急地說:“這該如何是好?”
諸葛亮說:“主上不妨先下令關羽,興兵取下樊城,以他銳不可當的氣勢瓦解敵人的士氣,如此可使敵軍聞之喪膽。”劉備聽了喜出望外,便派遣前部司馬費詩為使,命他送書前往荊州。
自從建安十三年(208年)以來,關羽便一直駐守在中原。在劉備積極開拓巴蜀時,他忠心地據守著荊州,驍勇善戰的威名遠近皆聞,震動了中原。當關羽在荊州接到劉備差人送來的書信後,便立即開拔前往襄陽,同時又派部屬糜芳鎮守江陵,傅士仁在公安屯守,監視著揚子江兩岸,防備吳軍趁機偷襲。
曹仁在襄陽城內防守時,忽然聽到傳報關羽親自帶兵前來攻打,曹仁大驚,想要固守城池,不理睬關羽的呼戰,但是勇將夏侯存卻頗為不滿地說:“我軍以逸待勞,自可取勝,難道你未聽過‘水來土掩,兵來將擋’這句話嗎?”於是,曹仁便聽從夏侯存的意見,囑咐參謀滿寵固守住樊城,率兵出城應戰。
關羽聽說曹兵前來迎戰,命關平和廖化兩名大將依計前往出擊。兩軍交戰不久,關平和廖化詐敗而逃。曹將夏侯存、翟元追殺了二十餘裏,忽然聽到背後鼓聲大作,喊聲驚天,曹仁心知不妙,唯恐中計,便火速下令班師折回,但卻被關羽等將攔住了後路,不消一刻,夏侯存和翟元都死在關羽的刀下。曹仁心存恐懼,趁勢逃回樊城,關羽也就進占了襄陽城。
曹仁退回了樊城,驚魂未定又聽說關羽率眾渡江前來攻打。曹仁一驚非同小可,便問參謀滿寵有何對策,滿寵回答說:“關羽的威武有若虎將,而且又足智多謀,千萬不可輕敵。據我看,目前權宜之計,唯有在城裏堅守。”
武將呂常憤怒地說:“我不同意堅守!你們這些書生貪生怕死,隻會紙上談兵!今日我隻請求帶兵兩千人,前往應戰就綽綽有餘了。”於是曹仁撥兩千名士兵給呂常,呂常帶兵來到江口,關羽出來迎戰。呂常的士兵被關羽的威儀所震懾,紛紛棄甲而逃,呂常製止不住,隻得親自交鋒。
曹仁在樊城內,看到敗兵們紛紛逃回,便差人連夜呈書給曹操。書中寫著:“關雲長破了襄陽,現在圍攻樊城甚急,希望能派遣大將前來救援。”
曹操接到信後慨歎著說:“關雲長威震中原,所向無敵。難怪連曹仁都要討救兵。”於是,立即加派於禁為征南將軍,龐德為征西都先鋒,率領七軍,前往樊城解危。
龐德和於禁屯駐於樊城北十裏的地方,以防止被關羽截斷後路。
此時已快到秋天了,連續降了幾天的暴雨。關羽令手下預備船筏,準備雨具。原來,關羽已經派人去堵塞襄江各處的出水口。於禁的大軍駐紮在險隘的河穀,天天陰雨不斷,襄江的水位一直高漲,等到江水暴發,就可趁機進攻樊城,於禁的大軍那時就成為江底的魚鱉了。
大雨不止,龐德急見於禁說:“如今大軍屯於川口,川口地勢甚低,近日來秋雨連綿,聽說關羽已將軍隊移到高地,又在江口準備戰筏,倘若江水暴漲,我們的軍隊就危險了,不如早日設法轉移陣地。”
於禁說:“這是不可能的事,你就不要杞人憂天了。”
龐德與於禁會麵後,當晚坐在營賬裏,忽聽到水聲如萬馬奔騰。龐德一驚,立即出帳察看,隻見河水排山倒海般湧入,大批的士兵都被卷入水中,求救聲不絕於耳。龐德連忙和於禁登上小丘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