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的分類(2 / 3)

因此,盡管外界環境不斷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卻始終如一。沒有人能夠從自身個性中脫離出來。就好比動物,不管處於何種外在環境中,都無法擺脫自然所限定的狹窄本能。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花費力氣讓寵物高興的時候,都不得不顧及寵物的本性和意識所限定的範圍。

人又何嚐能夠例外呢?一個人所能擁有的幸福,是原本就被自己的個性決定了的。人的心性更是如此,它決定了我們能否對更高一級的幸福具有感受能力。如果一個人的心性不高,自身又不努力,那麼任何外在的環境都無法使他感受到超出普通範疇的快樂。心性不高的人隻追求感官上的幸福,也就隻能過上一種安逸、舒適的家庭生活,與素質同樣不高的人一起進行低俗的消遣。就算是教育也無法提升這類俗人的精神境界。雖然我們在年少無知的時候不了解這些,但是不可否認,一個人最高級、最長久和最精彩的快樂實際上就是心靈上的滿足。

心靈能否滿足主要取決於心靈擁有的能力。明擺著的是,一個人是不是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和個性如何,而一般意義上的命運是指我們所擁有的是什麼,或者我們的名聲如何。就這一點來說,我們當然可以改寫命運,但是如果我們內在的精神世界很富足,就不會過分追求更多的東西。相對來說,蠢笨之人始終都是蠢笨之人,就算是身處天堂,美女環繞,他也難逃蠢笨的範疇。

普遍的事實表明,生命中的主體因素對人生的快樂和幸福與否的重要性,要比客體因素大得多。饑餓是最好的調料,壯年不能與垂暮之人為伍,從天才和聖人所過的人生中同樣能看出這一點。在所有的幸福中,健康所帶來的幸福要勝過其他任何幸福,我們甚至可以說,一個身體健康的乞丐所擁有的幸福要比一位疾病纏身的國王多得多。一副健康的體魄造就的性情平靜安寧、自身感受愉悅、頭腦清醒、思想活躍、洞明世事、心性純良,都是出身和財富無法彌補和代替的。

一個人內在擁有的,在他獨自一個人的時候陪伴其左右,任何人給不了也搶不走的東西,顯然比這個人所擁有的和他向外界展現出來的樣子更加重要。一個內在富足的人在遠離塵囂的時候,完全可以在自己多彩的精神世界中流連忘返。

換成一個蠢笨的人,即使整天沉浸在聚會、看戲、旅遊等世俗的消遣中,也無法逃離煩惱;即使淪落至貧困的境地,性格良好、溫和理智的人也能隨遇而安、自得其樂;即使腰纏萬貫,性情貪婪、善妒又不知足的人也會痛苦不堪。對於總是知足常樂而且心智高尚的人,別人所追求的世俗的快樂都是多餘的,甚至是一種累贅和困擾。古羅馬詩人賀拉斯曾說:“很多人認為象牙、大理石等物品是必不可少的,但至少我不會因為沒有這些東西而煩惱。”蘇格拉底看到許多奢侈品出售的場景,忍不住說道:“這個世界上對於我來說不必要的東西還真不少啊!”

因此,決定我們生活幸福與否的最重要和最關鍵的因素是我們的自身,是我們的本性。如果沒有外在因素的幹擾,本性會在任何變化的環境中發揮其不變的作用。本性不像前麵描述的另外兩項,它不受命運的支配控製,也不會被強行剝奪。因此,對比另外兩項,本性更具有絕對價值。由此可知,想通過外在的手段去控製一個人,要比想象的困難得多。

時間也會在我們的生命中發揮其自身的作用。人的身體和精神方麵的種種優勢都會在時間麵前敗下陣來,唯有道德品質不受時間的影響。從時間所造成的破壞性來看,之前所講述的後麵兩項帶來的幸福,仿佛由於不受時間的直接影響而比第一項更有優勢。後麵兩項帶來的幸福還有別的優勢,那就是它們處於客體的位置,其本質使得它們可以被任何人所擁有,也有可能被任何人擁有。相反,屬於主體的東西卻不會隨著人的意誌改變,因為它是與生俱來的一種“神權”,始終不變且無法轉讓和授予,屬於命中注定的東西。歌德說過:“一個人從降臨世間的那一刻起,命運就是注定了的,他隻能在限定的命裏成長,就如同太陽和行星的關係,行星隻能遵循永恒的定律運行。女巫和先知們也曾斷言過,人是無法逃脫自己命運的軌跡的,就算是時間,也無法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