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賴於身體健康(1 / 1)

可以確定的是,財富對於促進心情愉悅收效甚微,而健康卻能發揮主力作用。你看那些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尤其是那些在野外工作的鄉下人,他們的臉上不是常常掛著愉快和滿足的表情嗎?相反,那些權貴之家卻常常憂心忡忡,深陷愁苦之中。因此,我們應該注重保持身體健康,然後從健康中開出快樂的花朵。

談及如何保持身體健康,大家心裏都有數,不用特意強調。避免過度放縱和情緒動蕩,也不要長期抑製自己和過度緊張,要經常進行戶外運動,冷水洗浴並且飲食規律、衛生。如果沒有適度的日常鍛煉,就不可能保持健康的狀態,而我們的生命就是依賴所有器官功能的正常運轉,運轉的結果不是影響某一個身體部位,而是全身。

亞裏士多德曾說過:“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一語中的。身體的每個器官都在進行持續不斷的運動。以心髒為例,它在一收一縮中強勁有力地跳動,每搏動28次就能將所有的血液由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分布到各處的毛細血管中。再比如,肺就像一台蒸汽機,不斷地膨脹、收縮;大腸則像蟲子似的不停蠕動;各種腺體持續地吸收和分泌;大腦也隨著每一次脈搏的跳動和每一次呼吸而做著運動。

那些整天在辦公室坐著工作的人,整個身體長久不動,而身體內部卻一直停不下來,那麼身體內外就會產生不協調,就會有違和感出現。人的身體內部的運動如果沒有外部運動來協調,就會產生情緒壓抑。這就像是樹木的生長也需要借助風的搖動。有一句拉丁語說:“速度越快,就越是運動。”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這裏。

人是否幸福取決於人的精神麵貌的好壞,精神麵貌的好壞又跟身體的健康狀況有很大的關聯。如果要證明這一點,我們隻需要比較一下在同樣的外界環境和事件之中身體健壯的我們和纏綿於病榻的我們的心情和感受就可以了。決定我們幸福還是不幸福的並不是客觀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和理解。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所說的:“人們可以不受客觀事物的影響,卻會受到他們對客觀事物的見解的影響。”

一般而論,人的幸福百分之八九十有賴於健康的身心。健康使人們做每件事都能感受到快樂,而健康缺失則會讓快樂黯然失色。就算擁有高尚的靈魂、樂觀的性格,快樂也會因為缺少健康而遜色很多,甚至完全變了味道。因此,人們見麵寒暄的首選就是詢問對方的健康狀況,祝福彼此身康體泰。可見健康確實是影響人類幸福的頭等大事。隻有那些最愚蠢的人才會舍棄健康來獲取例如財富、職位、知識、美名或者感官上的歡愉等其他的幸福。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沒有健康來得重要。

心情愉快對於獲得幸福感有重大作用,而健康則能夠促進心情愉快,但是心情愉快又不僅僅依賴身體健康。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也有心情鬱悶、愁苦不堪的可能。鬱悶程度取決於天生的體質,取決於一個人的敏感度和他的身體以及生命活動的關係是否正常。超級敏感會導致精神失衡、周期性的縱情或者難以擺脫的憂鬱。

天才都是敏感度超級高的人。亞裏士多德就曾經發現了這一特點,他說:“那些在哲學、政治學、藝術方麵擁有傑出才能的人,都有善感和敏銳的特質。”西塞羅無疑也對此表示認同,他曾引用過亞裏士多德的這句話,並對此表示了肯定。柏拉圖把人分成兩類,這兩類人分別具有隨和的性格和別扭的性格。他強調,不同的人對於能引發快樂或鬱悶的事情,感受和承受力各不相同,因此,對同樣一件事,有的人會感到傷心欲絕,有的人卻能淡然處之。多數情況下,對痛苦的感受越強的人,對快樂的感受就越弱;反過來也是一樣。每件事情的結果都有好和壞兩種可能,總是鬱鬱寡歡的人會為壞結果的可能性輾轉反側、苦惱不已,就算證實了結果是好的,他們也沒有辦法快樂起來。相反,性格樂觀的人從不會為壞結果的可能性憂慮不已,如果結果是好的,他們的快樂會加倍。正如有的人在十次的奮鬥中成功了九次,卻還是不開心,一直在為那失敗的一次懊惱,而有的人隻成功了一次,卻能為了這一次成功感到滿滿的安慰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