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隻為稱帝(1 / 3)

紙裏包不住火,不論袁世凱如何煞費苦心地隱匿自己的政治野心,然而,從他的一係列實際行動中,一些政治嗅覺靈敏的人已經洞察其奸;而極少數反動小醜們也似乎從他身上發現了希望。1913年3月中旬,湖北商人裘平治希圖通過勸進獲得富貴,上呈總統府說,“總統尊嚴,不若君主”,請求“暫改帝國立憲,緩圖共和”。

裘平治的想法同袁世凱完全一致,隻是在袁世凱看來時機過早罷了。於是袁世凱決定顯示一下自己的“革命性”,讓那些散布“流言蜚語”的人看一看自己是如何堅持革命、忠於共和與民國的。19日,他下令查拿裘平治,聲稱:“共和為最良之國體、治平之極軌。”

“本大總統受國民付托之重,就職宣言,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製之瑕穢,永不使帝製再見於中國,皇天後土,實聞此言!”

“不意化日光天之下,竟有此等鬼蜮朽為,若非喪心病狂,意存嚐試,即是受人指使,誌在煽惑。如務刀寬大,置不深究,恐邪說流傳,混淆觀聽,極其流毒,足以敗壞共和、謀叛民國,何以對起義之諸人、死事之先烈?何以告退位之清室、讚成之友邦?興言及此,憂憤填膺。所有呈內列名之裘幹治等,著湖北民政長嚴行查拿,按律懲治,以為猖狂恣肆幹冒不韙者戒!”

其調門之高、態度之厲,即國民黨人亦無出其右者。但果真嚴懲,便堵塞了勸進之路,以後誰也不敢出來吹喇叭抬轎子了,因此,他的“革命性”也就僅僅止於一紙命令而已,再也不見下文了。

1913年2月,依據臨時約法,舉行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國會選舉。國民黨所得議席最多,按約法精神應由該黨理事長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3月20日,宋教仁卻在上海遇刺身亡,全國大嘩。

革命元勳孫中山、黃興等指袁氏授意暗殺,袁世凱則予以否認;當時之證據指向時任國務總理趙秉鈞涉嫌教唆殺人,而宋案凶手武士英則是共進社成員,屬國民黨陣營。宋教仁案成為曆史之謎。

宋教仁被刺案發生以後,袁世凱與國民黨的矛盾日益激化,愈演愈烈。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準備武力消滅國民黨,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發動內戰,既需要錢,又需要槍,這在短時間內是難以辦到的。為了做好軍事進攻的準備,應付來自各方麵的輿論攻擊,袁世凱在籌劃軍事進攻的同時,仍然繼續裝腔作勢,欺騙人民。

1913年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屆正式國會成立,袁世凱派梁士詒為代表,到會發表了一篇非常漂亮的祝詞,最後說:“諸君子皆識時俊傑,必能各抒讜論,為國忠謀。從此中華民國之邦基益加鞏固,五大族人民之幸福日見增進,同心協力,以造成至強大之民國,使五色國旗常照耀於神州大陸,是則世凱與諸君子所私心企禱者也。謹致頌曰:中華民國萬歲!民國國會萬歲!”表達了他對民國對國會的無比“熱愛”。

正式國會成立後,臨時參議院解散。4月25日,參議院選舉張繼、王正廷為正副議長,國民黨獲勝。30日,眾議院選舉湯化龍為議長,5月1日選舉陳國祥為副議長,他們是後來進步黨的成員。

4月26日深夜,袁世凱命趙秉鈞、周學熙、陸徵祥與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簽訂了“善後大借款”合同。借款總額為兩千五百萬鎊,利息五厘,實收八四扣,隻有兩千一百萬鎊,四十七年還清,以鹽稅、關稅和直隸、山東、河南、江蘇四省所指定之中央稅款為擔保。

並附有三項特別條件:

(一)將來以鹽稅為擔保借款,或與此性質相同之借款,銀行團有優先權;

(二)凡領款憑單,須由審計處所屬稽核外債室華洋稽核員會同簽押,方能核準;

(三)於北京設鹽務署,署內設稽核總所,由中國總辦一員、洋會辦一員主管,各地鹽斤納稅後,須由該處華、洋經協理會同簽字,方準將鹽放行;鹽稅存於銀行,非經總會辦會同簽字,不能提用。依據這個合同,帝國主義不僅榨取中國人民的脂膏,而且控製了中國鹽政,財政也受到監督。對於這樣一個條件苛酷的借款,袁世凱為了篡權複辟的需要,竟悍然下令簽字。

借款消息一在報端披露,參議院正副議長張繼、王正廷即連夜謁見袁世凱,意在阻止簽押合同。袁世凱則百端推諉,謊稱合同已經簽字。張繼、王正廷十分憤慨,於27日通電全國,指出借款悖謬有三:

一、不交正式國會通過,蹂躪立法機關;

二、竟許外國人為總辦,喪失主權,召將來瓜分之禍;

三、政府擅借大宗外債,反謂前參議院已經通過,禍國殃民。最後宣言:“違法橫行,至於此極!政府如此專橫,前之參議院既屢被摧殘,今之國會又遭其蹂躪,不有國會,何言共和!繼等惟有抵死力爭,誓不承認!”呼籲各省都督、民政長、省議會一致起來鬥爭,迫使袁世凱取消借款案。

此電一出,國民黨的安徽都督柏文蔚、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和領袖黃興立即通電響應,嚴斥袁世凱借款蔑視國會,違背《約法》,喪失主權,要求立罷此議;表示“一息尚存,此心不死,寧為共和之鬼,不為專製之民!”

袁世凱暗殺宋教仁業已引起公憤,這次秘密借款更如火上澆油。為反對大借款和聲討刺殺宋教仁而召開的公民會、聯合會、拒債會如雨後春筍,數不勝數;揭露抨擊袁世凱的函電文章目不暇接,讀不勝讀。全國各地沸反盈天,抗議借款與追究刺殺宋教仁案主犯的聲浪完全交融在一起。湖北、江西、湖南、廣東、安徽、江蘇、奉天、吉林、陝西、雲南、廣西、福建、甘肅、貴州等省議會相繼通電,斥責袁世凱藐視立法機關、堅決予以否認刺殺宋教仁。投入到這一行列來的,既有都督、名流,又有工人、市民、學生和紳商巨富。

在剛剛成立的國會內部也極不平靜,許多議員因借款監督財政、幹涉鹽務,條件過苛,借款違法,先後提出反對和質詢案。4月29日,參議院以借款未經該院通過,違背《臨時約法》,議決無效。給了袁世凱一個迎頭痛擊。

5月2日,眾議院議員四十人就政府違法借款一事,對趙秉鈞和周學熙提出彈劾。參議院議員湯漪等人亦因借款關係國家存亡、條件內容秘而不宣,提出質問違法借款書,要求國務總理和財政、外交總長在一日內明白答複。

袁世凱既要對付國會,又要對付各地人民;既要從事“文鬥”又要準備“武鬥”,一時忙得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