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辟帝製登皇位(1 / 3)

國民黨被解散,在黨議員資格被褫奪,國會被解散。11月26日,袁世凱下令召集政治會議,作為禦用的谘詢機關。政治會議由80名官吏組成,其中袁世凱指派10人,國務院派4人,各省各部各派2人。這些人大多是舊官僚或者封建名流如楊度、楊士琦等,還有革命黨的變節分子,如孫毓筠等,袁世凱命李經羲為政治會議議長。

熊希齡在解散國民黨、解散國會、設立政治會議之後,他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被袁世凱拋棄。袁世凱不再需要這個進步黨總理和“第一流人才”內閣來供使用和點綴。熊氏內閣僅存在五個月,就壽終正寢。

袁世凱曾企圖把政治會議直接變為造法工具,但作為谘詢機關的政治會議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便建議袁另組造法機關,定名為“約法會議”。1914年1月26日,袁公布了約法會議組織條例,約法會議便由此產生。從此,約法會議即本“修正憲法而以拘文牽義為戒”的原則,成為推翻《臨時約法》,重新炮製袁氏獨裁所需新約法的專門機構。

約法會議組成後,很快按照“隆大總統之權”的原則,一部給袁世凱以獨裁總統權力的《中華民國約法》(又稱“新約法”),在袁的授意下,公布施行。

袁世凱撤銷了國務院,設立政事堂,選任前清遺臣徐世昌為國務卿。國務卿以下,設左丞、右丞。左丞是楊士綺,右丞是錢能訓。

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把他的公館搬進中南海居仁堂。總統府、政事堂、統率辦事處都設在中南海。

袁世凱又成立了參政院,解散政治會議。參政院73個成員,均由袁世凱親自指定。爾後袁世凱又公布了官秩令,把政府官員分為九等:上卿、中卿、下卿、上大夫、中大夫、少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各省都督改稱為將軍,民政長改為巡按使。並且規定各省將軍傳人改用令箭,求見者需遞手本,新任命大員要行覲見禮等等,一切又都恢複了前朝製度。

約法會議於12月28日又通過新的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改為10年,連任不受限製。總統繼任人由現任總統推薦,人名寫在嘉禾金簡上,藏於金匱石室。選舉總統時,拿出來唱和一下,就算通過。金匱石室設在中南海居仁堂右側。

經過1914年袁記新約法的公布和實施,特別是修正後的大總統選舉法的公布,使袁無論在事實上和形式上,已成為終身製之獨裁元首。到了1915年8月,袁世凱為了恢複帝製,成立了籌安會。籌安會在袁世凱的授意下,大造恢複帝製的輿論。

8月下旬,由於籌安會的鼓動,全國已有8個省以“公民代表”名義,向參政院投遞了改革國體的請願書。9月19日,帝製派頭目梁士詒發起成立了全國請願聯合會,發動更大聲勢的改革國體請願。這夥人所鼓吹的“改革”,就是複辟。

正當袁世凱策劃的帝製運動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之際,袁氏營壘中開始有人產生異議。

一日,袁世凱試探黎元洪道:“近來有許多人要我做皇帝,親家,你看怎樣?這些人當然是胡鬧。”

黎元洪道:“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帝製,建立共和。親家,如果你做了皇帝,怎能對得起武昌死難烈士?”

帝製運動高漲後,楊士琦等帝製派官僚密諫袁世凱道:“中華議改帝國,副總統黎元洪駐瀛台,觀感有礙。”建議令黎遷出南海,袁從其言。於是,袁身邊之人大肆散布“新皇移居內,三海將來須讓歸宣統居住”等語。

黎聞言,即以夫人多病,醫囑“須擇幽暢和暖地區居住,庶幾病體可以挽回”為由,要求遷出南海。於是,袁世凱花10萬元購買東城東廠胡同一座宅院贈黎。

此宅為明太監魏忠賢之遺園、清中堂榮祿故第,民國後改為將校俱樂部。黎攜家眷遷於此宅。此後,黎元洪閉戶養屙,有賓客謁見者,概行謝絕,對政事裝聾作啞,不予聞問。外界甚至傳言:“黎副總統欲入佛教會,安心研求經典”。

在袁世凱的淫威之下,黎元洪裝聾做啞,以為韜晦之術,一以避禍,二作消極抵製。

10月28日,全國各省開始國體投票,結果全部“讚成”君憲製。黎元洪不得不提出辭副總統、參政院長、參謀總長全部職務。社會上對黎元洪將來的出路作種種猜測,黎元洪也深知自己的處境的危殆,惶惶不可終日。孫武來京謁見時,黎竟與其相抱痛哭。黎元洪還暗中派人到湖北察看,打算購買宅第,準備還鄉隱居。

袁世凱為了穩定人心,一再籠絡、慰藉黎元洪,在袁的誕辰日前,對百餘名官員獎以嘉禾章,唯黎元洪一人獲一等嘉禾章,又揚言在武昌給黎建銅像,以嘉其光複時之功績。還特派內史監阮忠樞及政事堂左丞楊士琦前去黎府慰留,以國體即有變更,仍請其擔任政務,以濟時艱,決不可遽萌退誌。

袁世凱對心腹大將馮國璋更加施恩惠。袁任命馮國璋為江蘇都督,馮帶著一大幫北洋軍去鎮守南京。袁世凱便把家庭女教師介紹給馮國璋作繼室。

女教師姓周名砥,字道如,江蘇宜興人士,其父曾任前清內閣學士。周道如自幼隨父入京,畢業於天津女子師範學校,不幸父親早逝,因母親無傍,她便發誓終身事母不嫁,不覺過了韶華年紀,可是家中不裕,又有一幼弟待養,隻得給大戶人家當家庭教師,以為養家之策。周道如字寫得好,文章做得好,而且愛讀兵書,與三國時孫夫人相仿佛。

袁世凱聽了周道如這女才子的名,便派人把她請來當女教頭,教習袁世凱十幾個煮不熟熬不爛的女兒,幾個年輕的姨太太也乘便求書問字,其中三姨太金氏與周道如要好,朝夕相處,無話不談。一天便說到周道如身事,三姨太笑道:“姐姐你雖然30出頭,可看起來亦不過20來歲,又是有紅有白的容顏,為啥甘心辜負了這副美貌—輩子寂寞呢?”

“以前為了老母親和幼弟,我是不暇問此,如今母親已經過世,我卻也老了,還想什麼婚嫁呢?”“這話有點不對了,男婚女嫁自古皆然,況且太夫人已經過世,姐姐你孑然一身,將來依靠什麼呢?”

周道如歎息一聲,臉色微紅,便低了頭。三姨太知說中心事,便道:“咱倆有如姐妹一般,我當替你留心。”

金氏便把話轉告袁世凱,袁大笑道:“你倒會做好人!”袁世凱答應留心,有了合適的便作介紹。但急切沒有對象,便放下了。

可巧馮國璋從江蘇都督任上進京述職,在總統府偶然瞥見這白嫩豐滿的周教師,不覺眼睛盯住了她,袁世凱猛然想起一件妙事,便道:“這是宜興周女士,在我這裏教導孩子們,卻也是個女才子,老弟喪偶有年,我給你做個媒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