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拉攏革命黨(2 / 2)

黎元洪對帝製的消極抵製卻換得了袁世凱的優容與冊封。這並非袁世凱對黎元洪如何厚愛,而是政治的需要,顯示出袁世凱的老謀機心。

袁世凱最忌別人視他為曹操,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得江山,因而他需要肯定為建立民國出力人員的功勞,以表示袁氏的帝國是從民國而來。在策令中他僅稱黎元洪上將而不提其它官職,實際是將黎的副總統職務輕輕抹去。

提到贛寧之役中黎的“厥功尤偉,,除了表示袁自己尚記得黎的翊讚之功,不會搞兔死狗烹外;還意在提醒黎元洪:你是我戰車上的人,現在想抽身退步,不那麼容易。袁以新約法作為封王的依據,“一方麵表示他始終遵守民國約法,另一方麵也使黎因為是民國的榮典而受之無愧”。

在袁世凱的冊封令正式頒布之前,已有消息傳出,黎召集與其關係密切的湖北籍官員張國淦、夏壽康、饒漢祥等人商議。張國淦說:“以副總統立場,萬無接受王位之理”。但饒漢祥認為“自名義上著想,自不能接受;就安全上著想,又不能不遷就。似不妨容忍一時,再行從長計議。”

張國淦又說:“袁固梟雄,但在此時期決不敢危害副總統,以冒天下之不韙。如果有心危害,即命令今日接受,將來仍難避免。副總統果能保存約法上名義,中外觀瞻所係,比較上還能達到安全地步,況且事尚未可知,容有轉危為安之一日;即不幸危險發生,副總統為創造共和之人,與共和始終,亦自足以千古”。

黎元洪點頭稱是。但饒漢祥仍堅持說:“如君所言,直是犧牲副總統。我並非讚成王位,但不願副總統犧牲個人耳。”兩個人爭辯了一陣,最後黎元洪說:“你們不要多說,我誌已定,決不接受。即犧牲個人,亦所甘心。”

15日袁的冊封令正式頒布後,以國務卿陸征祥為首的在京文I武簡任以上官員奉袁之命赴東廠胡同黎宅致賀。黎元洪不得已出I見。在陸征祥致賀詞後,黎元洪答稱:“大總統雖明令發表,但鄙人決不敢領受。蓋大總統以鄙人有辛亥武昌首義之勳,故優於褒封。然辛亥起義,乃全國人公意,及無數革命誌士流血奮鬥,與大總統主持而成。我個人不過濫竽其間,因人成事,決無功績可言,斷不敢冒領崇封,致生無以對國民,死無以對先烈。各位致賀,實愧不敢當。”說罷即人室內,不再理會這些官員,這批人也默然離去。黎元洪隨後即命副秘書長瞿瀛擬定一份辭封王爵的呈文,大意為:“武昌起義,全國風從,誌士暴骨,兆民塗腦,盡天下命,締造共和。元洪一人,受此王位,內無以對先烈,上無以誓神明。願為編泯,終此餘歲。”袁世凱派永增軍衣莊的成衣匠來黎宅量做“親王製服”,黎元洪以“我非親王,何須製服”為由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