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克羅克曼,茅瑞斯·奧伯斯法爾德.國際經濟學(中譯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蔡守秋.論排汙權交易的法律問題.http://www.economiclaws.net/.

[3]陳大夫.美國的農業生產與資源、環境保護.中國農村經濟,2002(4).

[4]陳華文,劉康兵.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於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經驗分析.複旦大學學報,2004(2).

[5]戴廷燦,唐安來,等.發展綠色食品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http://www.greenfood.org/.

[6]鄧峰,馬慶國.促進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激勵相容機製研究.中國軟科學,1999(12).

[7]樊綱.市場機製與經濟績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8]高文書.貿易技術壁壘經濟分析.財貿經濟,2003(9).

[9]國家發改委.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http://www.ndrc.gov.cn/xwfb,2007.

[10]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工業汙染物產生和排放係數手冊.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11]洪大用.我國城鄉二元控製體係與環境問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2]洪銀興.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13]黃群慧,李春琦.報酬、聲譽與經營者長期化行為的激勵.中國工業經濟,2001(1).

[14]黃勝利.農業資源綜合開發生態環境評價.環境科學研究,2000(3).

[15]薑亦華.國外農業的生態政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4(4).

[16]李炳坤.加入世貿組織與調整農業結構.經濟研究參考,2000(63).

[17]李炳坤.加入世貿組織與農業發展對策.中國農村經濟,2002(1).

[18]李慧明,卜欣欣.綠色國際貿易與綠色貿易壁壘.南開大學學報,2000(4).

[19]李季,等.中國有機食品發展市場前景及麵臨的挑戰.http://www.agrionline.net.cn/.

[20]李曉波.小城鎮是解決當前農村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偏差的有效途徑.遼寧經濟,2000(2).

[21]李曉鍾,張小蒂.糧食進口貿易中“大國效應”的實證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4(10).

[22]李曉鍾.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3]李曉鍾.我國糧食對外貿易中的一個“悖論”及其成因探析.國際貿易問題,2005(4).

[24]林伯強.提高電價和限電的經濟影響.經濟研究,2006(5).

[25]劉繼芬.德國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的經驗和啟示.可再生能源,2005(4).

[26]羅冰生.對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http://www.chinaisa.org.cn),2006.

[27][德]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3.

[28]沈滿洪,何靈巧.環境經濟手段的比較分析.浙江學刊,2001(6).

[29]沈滿洪.論環境經濟手段.經濟研究,1997(10).

[30]沈滿洪.也論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可持續發展研究,2002(2).

[31]石廣生.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2]蘇楊.重視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環境汙染.中國科技成果,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