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分段人生(1 / 2)

《水滸傳》主要展現了宋江一生中的四個階段,依次為:為吏、為囚、為匪、為官。其實在少年階段,宋江還有潛心“為學”的人生階段。江州潯陽樓上宋江題詩,開頭兩句便是:“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

人生階段不同,宋江的心態也不一樣,但他“出將入相,忠君報國”的夢想卻矢誌不渝,因為這是他少年時立下的誌向。篤誌不移,這就是宋江“義名”之外的第二樣特別之處。

古代文人喜歡用詩詞直抒胸臆,宋江也不例外。除了耳熟能詳的“他時若遂淩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在招安之前寫下的“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寫給李師師的“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都是披肝瀝膽的赤誠之語。

從宋江對官身的熱衷可以看出,他應該和“白衣秀士”王倫差不多,是落第的儒生。儒生的追求是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換種說法就是“仁愛、孝父、忠君、做大官”。

宋江科舉失敗,但他並未放棄,做鄆城縣押司這一階段,他嚴於律己,將“仁愛”“孝父”貫徹到底,因此博得“孝義黑三郎”和“及時雨”的名號。但“仁孝”有機會做大官嗎?沒有。宋朝重文輕武,根本不缺讀書人,所有的官員崗位都已飽和,就連保義郎這樣的九品小官都可望而不可及。

正因不可及,宋江才取了“呼保義”這個綽號。宋江最為人熟知的綽號雖然是“及時雨”,但實際上,在一百零八名好漢排定座次後,“及時雨”這個綽號就沒再用過了。天降石碣上刻的是“天魁星呼保義宋江”,忠義堂前帥旗上繡的是“山東呼保義”,征遼班師後朝廷加封宋江為“保義郎”。因此,宋江一生貫穿始終的不是“孝義黑三郎”,不是“及時雨”,而是“呼保義”。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宋徽宗將武職官階重新劃分,共五十二階,原“右殿班直”改稱為“保義郎”,列第五十階。後來,朝廷常用保義郎的空頭官銜來籠絡義軍首領。宋江用“呼保義”這個綽號,既表現出對官身的渴望,也坦陳自己忠心為國的誌向。

在“為吏”這個階段,宋江沒有找到等級躍遷的機會,一個胥吏想要“做大官”長伴君側,簡直難如登天。然後,宋江十分不情願地來到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殺死閻婆惜。

宋江殺惜,殺得倉促、殺得魯莽,以宋江的心智,本不該用如此粗暴的手段解決問題,但當時他真的慌了。宋江不在乎閻婆惜出軌,不在乎一百兩金子,卻最怕擔上通匪的罪名,一旦坐實,就會斷送他的前程!

為了躲避官司,宋江開始了江湖逃難的日子。從滄州柴進莊園到孔家莊,從清風山、清風寨到揭陽鎮、江州,宋江開啟了一段嶄新的人生,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名號儼然成了“義”之象征,在江湖上比之柴家的免死金牌也不遑多讓。連燕順、王英、張橫、穆弘、李俊這樣的黑道大佬都尊之敬之。自有江湖以來,沒有一個江湖人敢站在“義”的對麵,宋江很清楚,這些人尊敬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個“義”字,但這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是一段驚險又刺激的經曆,不出意外的話,宋江會在江州以囚犯的身份逍遙幾年(宋朝大赦多,幾乎一年一次),然後便如刺配時所說“日後歸來負農時,也得早晚伏侍父親終身”,安安生生做一個富家翁。就在這時,宋江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出現了,潯陽樓醉酒題詩被通判黃文炳看到,誣為反詩,直接將其打入死牢。此時此刻,在宋江的心中,黃文炳的可恨程度絕對超過了閻婆惜。閻婆惜拿著晁蓋的信要挾宋江,宋江尚有生路,但黃文炳不同,他是六品通判,是大宋官員,他說宋江是反賊,宋江就是反賊!按理來說,一個死囚犯想翻盤是不可能的事,但宋江畢竟是主角,“義名”再次顯靈,數十名好漢殺散法場,硬是把一隻腳邁進閻羅殿的宋江拖了回來。

宋江活了,同時也崩潰了:他十分清楚,從這一刻開始,自己就是賊寇了!做囚犯至少是合法的,而現在他徹底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麵。為了接近“出將入相”的理想,宋江一直以儒生的標準要求自己,他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卻活成了自己最不希望成為的那種人。宋江殺黃文炳的原因或許不止一個,但最強的驅動力一定是“你毀了我,我也要毀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