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派共有成員三十五人,他們之中,有人占據了較高的座次,有人占據了顯要的職位,牢牢掌控著梁山大權。
天魁星宋江排位第一,天機星吳用排位第三,天猛星秦明排位第七,天英星花榮排位第九,天滿星朱仝排位第十二,天速星戴宗排位第二十,天殺星李逵排位第二十二,天退星雷橫排位第二十五。宋江派在天罡星宿占了八個位置,前十中就有四人,比例高得驚人。
在職能安排上,宋江這個總頭領和機密軍師吳用自不必說,都是能一句話決定梁山命運的人。在最重要的騎兵陣營中,秦明,五虎將之一;花榮,八驃騎之首;朱仝,八驃騎第六;黃信,小彪騎之首;歐鵬、鄧飛、燕順、馬麟、楊林都身列小彪騎,與病尉遲孫立、醜郡馬宣讚、井木犴郝思文、百勝將韓滔等人並列,無論從排座次之前的功績還是南征北討的表現來看,歐鵬等人都表現平平,何德何能高居此位?
另有守護中軍馬軍驍將二員: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守護中軍步軍驍將二員: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
這裏又讓人費解了,呂方、郭盛武藝不俗,擔任守護中軍的要任還說得過去,孔明、孔亮算哪根蔥呢?讀了原文這段話,或許就有了答案:“頂上正麵大廳一所,東西各設兩房。正廳供養晁天王靈位;東邊房內,宋江、吳用、呂方、郭盛;西邊房內,盧俊義、公孫勝、孔明、孔亮。”
看清楚了,呂方、郭盛是宋江、吳用的貼身侍衛,時刻保護領導人身安全;孔明、孔亮也是同樣,但他們保護的是盧俊義和公孫勝。有趣之處就在於此,一個是水滸世界的武力巔峰,另一個是法術無敵的半仙之體,居然需要人保護?這到底是保護還是監視?
這還不算完,宋江派中還有掌管梁山所有情報的戴宗,掌管行文走檄、調兵遣將的蕭讓,掌管定功賞罰的裴宣,掌管考算錢糧支出納入的蔣敬,掌管監造戰船的孟康,掌管打造兵符印信的金大堅……什麼叫大權獨攬,這就是了。
基本上,宋江派占據了梁山大多數重要位置,唯獨對步軍和水軍做不到如臂使指,因為,這是另兩個派係的地盤。
三山派。三山指的是二龍山、少華山、桃花山。二龍山首領是魯智深、楊誌和武鬆,又有張青、孫二娘、施恩、曹正四位首領;少華山以史進為首,朱武、陳達、楊春與史進雖有些貌合神離,但已貼上了少華山的標簽,無法另投他處;桃花山的李忠、周通與魯智深算是不打不相識,李忠又是史進的師父,因此這三山關係十分緊密。
三山派是宋江最忌憚的一個派係,原因有三。首先,三山派是絕對的實力派。魯智深、楊誌、武鬆、史進都武藝高強,在人才濟濟的梁山泊也不容小覷。其次,魯智深俠氣幹雲,楊誌是將門之後,武鬆名滿天下,他們的影響力都很大。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魯智深、武鬆和史進都堅決反對招安。
因此,在排座次時,三山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壓。天孤星魯智深排位第十三,天傷星武鬆排位第十四,天暗星楊誌排位第十七,天微星史進排位第二十三。最有力的佐證就是朱仝,論功勞,魯智深攜三山眾人投奔梁山,極大地壯大了梁山實力;朱仝孤身一人前來,寸功皆無。論本事,魯智深、武鬆、楊誌哪個比他弱了?偏偏朱仝就能排在第十二位,力壓魯、武、楊三人。唯一能解釋的,就是朱仝曾救過晁蓋和宋江兩任梁山頭領,又和現任頭領宋江是老鄉、朋友兼同事,但說破大天這也屬私誼,怎能作為排座次的依據?
總而言之,第十三位是宋江能給魯智深的最低排位了,因為第十五位就是雙槍將董平,以俠名著稱的魯智深若排在人渣董平後麵,怕是抬腿就下山了。
魯智深與武鬆是排名前二的步軍頭領,這是絕對實力換來的職位,任誰也搶不走。在日後征戰過程中,二人也是戰功赫赫,不弱於任何一人。
揭陽鎮派。這是一夥地方上的黑惡勢力。催命判官李立,開黑店謀財害命;混江龍李俊,揚子江上艄公,帶著童威、童猛兩個販私鹽的小弟;船火兒張橫,潯陽江上渡人劫財;浪裏白條張順,魚牙主人,壟斷潯陽江漁業資源;沒遮攔穆弘,與其弟穆春是揭陽鎮一霸。
揭陽鎮勢力本來相對鬆散,因宋江的到來而因緣聚合,又籠絡了病大蟲薛永、通臂猿侯健、活閃婆王定六幾位好漢,一同上了梁山。雖然受了宋江感召,這股勢力仍然保持獨立,他們輕而易舉取代了梁山元老三阮兄弟,成為梁山水軍的主導力量。
混江龍李俊,揭陽鎮派首領,這是一個傳奇人物。
李俊並不是江州人,而是廬州的外來戶,以外來戶的身份在江州立足,並能力壓張橫、張順、穆弘和穆春,成為當地扛把子,著實不易。但這隻是個開始,很快,李俊又以外來戶的身份來到梁山,強龍壓倒了地頭蛇,成為水軍扛把子。更神奇的還在後麵,征討方臘時,李俊偶遇榆柳莊的費保,聽其一席話生出急流勇退的念頭,征方臘結束後,李俊詐病留在了蘇州。
原文道:“李俊三人竟來尋見費保四個,不負前約。七人都在榆柳莊上商議定了,盡將家私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暹羅國(泰國古稱)之主。童威、費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職,自取其樂,另霸海濱。”
從一個艄公混到一國之主,混江龍李俊的人生經曆堪稱精彩至極,難怪他的星號是天壽星,著實有大富大貴之象。
揭陽鎮派的實力雖弱於三山派,但李俊反對招安的決心並不亞於魯智深、武鬆等人。高俅征討梁山時,其實招安大勢已定,對梁山來說,反圍剿就是討價還價的過程。尤其宋江,打心眼兒裏不願與朝廷結仇,捉到朝廷將領都是善待,而李俊就敢和宋江對著幹。
原文道:“李俊捉得劉夢龍(水軍統製官),張橫捉得牛邦喜(校尉),欲待解上山寨,惟恐宋江又放了。兩個好漢自商量,把這二人就路邊結果了性命,割下首級送上山來。”
征遼結束後,水軍頭領特地來請軍師吳用商議事務:“朝廷失信,奸臣弄權,閉塞賢路。俺哥哥破了大遼,止得個皇城使做,又未曾升賞我等眾人。如今倒出榜文來,禁約我等不許入城。我想那夥奸臣,漸漸的待要拆散我們弟兄,各調開去。今請軍師自做個主張;和哥哥商量,斷然不肯。就這裏殺將起來,把東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隻是落草倒好。”
以李俊為首的整個水軍對朝廷既不滿又不信任,他們個個膽大包天,建議劫掠東京重新落草,這樣的構想怕是魯、武二人都沒有過。或許正因為有這樣的野心支撐,李俊才能成為暹羅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