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三月在溫陵大開元寺講
自今日始,講三日,先說此次講經之方法。心經雖僅二百餘字,攝全部佛法。講非數日,一二月,至少須一年。今講三日,豈能盡。僅說簡略大意,及用通俗的淺顯講法。(無深文奧義,不釋名相,一解大科。)
效果
一、令粗解法者及未學法者,皆稍得利益。
二、又對常人(已信佛法)僅謂心經為空者,加以糾正。
三、又對常人(未信佛法)謂佛法為消極者,加以辨正。
(先經題,後經文。)
經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前七字為別題,後一字為總題。般若——梵語也,譯為智慧。
波羅蜜多,譯為到彼岸。(就一事之圓滿成功言)若以渡河為喻
動身處………………此岸
欲到處………………彼岸
以舟渡河竟…………到彼岸
弘一大師書法作品
弘一大師書法作品
約法言之
此岸………輪回生死 須依般若舟,乃能渡到彼岸。↓
彼岸………圓滿佛果↓ 而離苦得樂。
心,有數釋。一釋心乃比喻之辭,即是般若波羅蜜多之心。
(心為一身之必要,此經為般若之精要。)
案般若部,於佛法中甚為重要。佛說法四十九年,說般若者二十二年。而所說《大般若經》六百卷,亦為藏經中最大之部。心經雖二百餘字,能包六百卷大般若義,毫無遺漏,故曰心也。
經,梵語修多羅,此翻契經。契為契理契機。經謂貫穿攝化。
經者,織物之直線也。與橫線之緯對。
此外尚有種種解釋。
此經有數譯(七譯),今常誦者,為唐三藏法師玄奘所譯。
已略釋經題竟。於講正文之前,先應注意者。
研習心經者最應注意不可著空見。因常人聞說空義,誤以為著空之見。此乃大誤,且極危險。經雲:寧起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因起有見者,著有而修善業,猶報在人天。若著空見者,撥無因果則直趣泥犁。故斷不可著空見也。
若再進而言之,空見既不可著,有見亦非盡善。應(一)不著有,(二)亦不著空,乃為宜也。
(一)若著有者,執人我皆實有。既分人我,則有彼此。不能大公無私,不能有無我之偉大精神,故不可著有。須忘人我,乃能成就利生之大事業。
(二)若著空,如前所說撥無因果且不談。即二乘人僅得空慧而著偏空者,亦不能作利生事業也。
真空者,即有之空,雖不妨假說有人我,但不執著其相。
妙有者,即空之有,雖不執著其相,亦不妨假說有人我。
如是終日度生,實無所度。雖無所度,而又決非棄舍不為。若解此意,則常人所謂利益眾生者,能力薄弱、範圍小、時不久、不徹底。若欲能力不薄弱,範圍大者,須學佛法。了解真空妙有之理,精進修行,如此乃能完成利生之大事業也。
或疑心經少說有,多說空者,因常人多著於有,對症下藥,故多說空。雖說空,乃即有之空,是真空也。若見此真空,即真空不空。因有此空,將來作利生事業乃成十分圓滿。
合前,(三)非消極者,是積極,當可了然。世人之積極,不過積極於暫時,佛法乃永久。
般若法門具有空與不空二義,以無所得故已前之經文,皆從般若之空一方麵說。依此空義,於常人所執著之妄見,打破消滅一掃而空,使破壞至於徹底。菩提薩埵已下,是從般若不空方麵說,複依此不空義,而熾然上求佛法,下化眾生,以完成其圓滿之建設。
亦猶世間行事,先將不良之習慣等一一推翻,然後良好建設乃得實現也。世有謂佛法惟是消極者,皆由不知佛法之全係統,及其精神所在,故有此誤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