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看了這篇文章,許多國人可能會想,移民新加坡太容易了,都可以來新加坡教漢語,因為每個人說漢語都很“溜”。中國13億人口,是不是想移民新加坡的都能來呢?NO。那麼是不是中文水平高的都能來呢?同樣不是。
其實文中一個最關鍵的東西沒有說到,就是作者英語水平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不是漢語水平。否則,又怎麼教新加坡華人呢?英語恰好起到橋梁作用。是她的英語水平使她的移民變得很輕鬆。
所以,來新加坡很不容易,被拒的人大有人在。一般來說,新加坡技術移民,首先是需要獲得新加坡就業準證的。要得到這個證就很不容易,申請人的學曆、專業、經驗都在考量範圍之內。就算有了準證,到了新加坡工作,想移民,還要看能掙多少錢,達到相當高的數額後才能申請移民。
我就是移民新加坡比較愚笨的那種,前前後後拖了5年。
我們再說另外的一種移民方式,親屬移民,這種方式是最常見的一種,不管是移民國家,非移民國家,出於人性上的考慮,一般都不會拒絕這種方式,所以這種方式還叫家庭團聚類移民。
親屬移民——我是加拿大人的父母,我也移民:別人是落葉歸根,我們老兩口落葉國外。5年前,我兒子兒媳孫女就在加拿大領到了綠卡。當時兒子就準備給我們兩口子也辦移民,為什麼呢?我們也想去加拿大打工掙錢,那一年,我已經50歲了,他媽媽47歲。
我與他媽一直沒有正式職業。我在西安隻是開了一家小摩托車修理店,掙不了多少錢,他媽隻是在一個私人的服裝廠做衣服,更沒有多少錢。
既然許多人想方設法都要移民,有的還偷渡了,那麼兒子已經移民了,我們有很好的條件,為什麼不移民呢?去國外掙錢,掙了錢,真到老了的時候幹不動了,就在加拿大生活,或者回到中國來生活。
我們知道加拿大的工作不好找,像我們這種技能的人更難找。不過,在溫哥華打一些臨工總是可以的,如果是做餐館的工作,一個大學生和一個小學生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我們工作經驗豐富,最主要是我們一門心思打工,不像那些年紀輕的,嫌沒有前途,總是準備跳槽炒老板的魷魚。年齡大雖然也是劣勢,可我們也不要那麼高的薪水。
兒子給我們辦移民不是這個想法,我們把他養大,贍養我們是他們的本分。雖然當時他們的收入也低,不好找對口的工作。
兒子在加拿大幫我們辦理移民,可是卻被加拿大政府拒絕了。因為兒子必須為我們提供擔保,擔保我們在加拿大10年內不領取社會福利金,保證為我們提供10年以上的生活所需。兒子自然願意給我們擔保。可是他們的收入達不到要求,當時,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收入很低。雖然兒子強調說,我們也都可以工作,能夠自己養活自己,可加拿大移民局根本不承認這一理由。
遇上2008年金融危機,加拿大許多公司裁員,兒子一家的生活壓力更大了。雖然那一年,兒子找到了專業性的工作。雖然工資不算高,但比移民的第一年要好一些。這件事也就拖了下來。一直到2010年,兒子兒媳的工作穩定了,才開始再給我們辦移民。那時我都已經53歲了。
也好,53歲在加拿大幹上10年,63歲就能夠提取福利金了,如果能活到80歲,能領取近20年的福利金了,再回到中國,生活也就有了保障。
還是賺了,還賺得比較多,聽說加拿大的福利好。這10年如果不幹活,也是可以領取福利金的,隻是少一些,那賺得更多,基本上是不勞而獲。
如果60歲去那裏,可以領取10年的,也是賺。要是隻活到70歲,那我就什麼便宜也沒有得到。
人年齡大了,大一歲就多一歲的顧忌。真要把移民手續辦下來之後,我們猶豫了,擔心起來。這樣一把年紀,真打算吃那樣的苦嗎?就算找到活幹,在那裏又怎麼生活?全是操外國口音的外國佬,要串串門,打個牌什麼的,找誰呢?年輕時,我也出過差到外地,那還是中國,除了上街買點東西、看一下,就住到旅館裏,人生地不熟的找人聊聊都不行,悶得慌。那日子難過啊!雖然到加拿大還有一家子人待著,可人老了,也應該有自己的一個活動圈子,這樣活起來才不會有太多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