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壁畫外,民間畫工畫得較多的還有漆畫、畫像石、畫像磚、木版畫等。
年畫
年畫流行始於宋代,當時稱“紙畫”。明代年畫以天官、南極仙翁、員外郎、喜童等吉祥人物為主,並配以數十個“福”“祿”“喜”“壽”楷字。天津楊柳青畫工所畫的年畫,在明末就已十分有名了,清代更是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
戰國時,畫工就開始在漆器上畫龍紋、鳳紋、鳥紋及幾何形花紋圖案,有些畫工還在漆木衣箱的蓋子上繪有青龍、白虎等,頗具意趣。在漢代應用更廣,技藝也更高明。許多生活用品上都畫有漆畫,既實用又美觀。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漆器近200件,可見漆畫應用之廣。
畫像石的鏤刻方法,有陽刻、陰刻,也有陽刻與陰刻結合的。畫工常用先畫後刻的工藝,先在石頭上把握住所刻對象的主要特征,再在石頭上用墨線打輪廓,或以朱砂塗石,最後以誇張的手法鏤刻而成。
民間畫工作畫的形式還有很多種,但不管采用哪種形式,都謹守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為社會所用,這是丹青畫工們一直能保持旺盛的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畫工題記——爭取“署名權”
文人畫多為發心而作,一般都有署名,這是對畫家藝術創造成果的肯定,但畫工所畫的多為工程定製產品,一般都不署姓名。在早期的壁畫中,幾乎看不到有畫工署名的。這是由於畫工的社會地位較低,如宋代就將畫工的身份與“畫士”分開。畫士所畫稱為“士人畫”,畫工所畫稱為“工匠畫”。
永樂宮純陽殿壁畫上的畫工題記
禽昌朱好古門人
古新遠齋男寓居降陽待詔遵禮
至正十八年戊戌季秋重陽工畢謹誌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有些聰明的畫工還是在畫中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如古樓蘭重要城址伊循的密蘭,就有一幅魏晉時期的佛教畫,講王子須如何信佛好施舍,竟然將國寶六牙白象也送與婆羅門。國王震怒,將他與他的妻子都驅逐出去,但王子在被逐的途中還樂善好施,從而感動了國王,又將其接回宮中。
在這幅壁畫中白象的胳肢窩上,刻有一段關於壁畫畫家的佉盧文題記,其上記有畫工薛太的名字,名字也是用佉盧文書寫的。這個畫工聰明而大膽的舉動,在當時可能要遭到不測,但他敢於暗中爭取“署名權”的冒險舉動,畢竟在畫工史上留下了一段珍貴的史料。
到了元代,壁畫上開始有畫工署名並公開化。元代在重修山西芮城縣永樂鎮的永樂宮時,畫有精彩的道教畫。永樂宮壁畫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壁畫上有畫工的署名,從題記上知道,該壁畫是由兩班民間畫工來描繪的。三清殿的壁畫,是由洛陽馬君祥率領諸多的畫工所繪;純陽殿的壁畫則由朱好古的門人張遵禮等完成。
永樂宮三清殿壁畫的畫工題記
河南府
洛京勾
山馬君祥
長男馬七待詔
門人王秀先生二待詔
趙待詔馬十一待詔
馬十二待詔馬十三口口
範待詔 魏待詔 方待詔 趙待詔
著名繪畫史專家王伯敏先生,在其著作《中國繪畫史》中對這些畫工的題記進行了說明。畫工作畫完成後,以有名望的畫工領銜署名,上述題記中的馬君祥、朱好古是當時北方有名的畫工,所以上述題記由他們領銜。
在畫工題名中,有的寫有“待詔”,有的沒有。這裏的“待詔”與宋代畫院的“待詔”有所不同。此處所題的幾位“待詔”,表示他們是許願寺觀並為寺觀專門作畫的職業畫工。如在清代畫工的行例中就有一則提到,“先生、老司許願三年、五年或終身為寺廟待詔”。有些畫工因未向寺廟許過願,就沒有“待詔”的頭銜,這是民間畫工的習俗。
畫工的種類、業務與報酬
古代畫工一般可分為四種,包括單獨作業的畫工、征入宮禁中的民間畫工、寺院專職畫工、兼職畫工等。
第一種為單獨作業的畫工。他們從小拜師作畫,出師後就在社會上以繪畫謀生。能夠單獨開業的專職畫工,一般技藝都相當出色,否則就難以靠此為生。如唐代大畫家吳道子入宮前,就已是東洛一帶最有名的專職畫工。
此外,一些畫工還受雇於權貴或地主之家,為豪富家的建築、木器、工藝品繪畫,長則數年,短則數月半載。如唐代畫工王香,受雇主人家長達十年。宋代畫工需求量大,專業畫工和單獨作業的畫工都普遍增多。明代專職畫工較少,卻開始出現較大的畫鋪。清代恰與明代相反,其專職畫工的數量遠邁唐、宋。
堂畫
南宋臨安城郊外,每逢節日,有張掛“堂畫”的風俗。堂畫為巨幅彩圖,繪有聖賢行事,民間傳聞等內容,畫工要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這種形式的畫一直流傳到元代,以後逐漸消失。
第二種是征入宮禁中的民間畫工。此種畫工漢代已有,如毛延壽等。唐代征入宮禁中的民間畫工數量很多,其中有些直接與皇帝接觸,地位較高;另外一些則歸屬於皇門將作監,地位較低。明代實行“工匠供役法”,每年規定征調工匠6000名,其中就有不少畫工。被皇家所征的畫工,其工作一般為繪製宮室彩壁或皇家陵寢的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