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湖南人的精神(1 / 1)

陳獨秀

在我歡迎湖南人的精神之前,要說幾句抱歉的話,因為我們安徽人在湖南地方造的罪孽太多了,我也是安徽人之一,所以對著湖南人非常地慚愧。

湖南人的精神是什麼?“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無論楊度為人如何,卻不能以人廢言。湖南人這種奮鬥精神,卻不是楊度說大話,確實可以拿曆史證明的。二百幾十年前的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艱苦奮鬥的學者!幾十年前的曾國藩、羅澤南等一班人,是何等“紮硬寨”、“打死戰”的書生!黃克強曆盡艱難,帶一旅湖南兵,在漢陽抵擋清軍大隊人馬;蔡鬆坡帶著病親領子彈不足的兩千湖南兵,和十萬袁軍打死戰,他們是何等堅忍不拔的軍人!湖南人這等奮鬥精神,現在哪裏去了?

我曾坐在黑暗室中,忽然想到湖南人死氣沉沉的景況,不覺說道:湖南人的精神哪裏去了?仿佛有一種微細而悲壯的聲音,從無窮深的地底下答道:我們奮鬥不止的精神,已漸漸在一班可愛可敬的青年複活了。我聽了這類聲音,歡喜極了,幾乎落下淚來!

後來我出了暗室,雖然聽說湖南人精神複活的消息,不僅僅是一個複活的消息,不使我的歡喜是一場空夢。

個人的生命最長不過百年,或長或短,不算什麼大問題,因為他不是真生命。大問題是什麼?真生命是什麼?真生命是個人在社會上留下的永遠不朽的生命,乃是個人一生的問題。社會上有沒有這種長命的個人,也是社會的大問題。

Oliver Schreiner夫人的小說有幾句話:“你見過蝗蟲,它們怎麼過河麼?第一個走下水邊,被水衝去了,於是第二個又來,於是第三個,於是第四個;到後來,它們的死骸堆積起來,成了一座橋,其餘的便過去了。”(見6卷6號《新青年》601頁)那過去的人不是我們的真生命,那座橋才是我們的真生命,永遠的生命!因為過去的人連腳跡也不曾留下,隻有這橋留下永遠紀念的價值。

不能說王船山、曾國藩、羅澤南、黃克強、蔡鬆坡已經是完全死去的人,因為他們橋的生命都還存在。我們歡迎湖南人的精神,是歡迎他們的奮鬥精神,歡迎他們奮鬥造橋的精神,歡迎他們造的橋,比王船山、曾國藩、羅澤南、黃克強、蔡鬆坡所造的還要偉大精美得多。

(原載《新青年》1920年)

湖南人性質沉毅,守舊固然守得很凶,趨新也趨得很急。湖南人敢負責任。

摘自蔡元培:《論湖南的人才》

湖南人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