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16�\u000fcC在徐階的勸說下,張居正這才安心留在翰林院,心甘情願的從一名小小的庶吉士做起,
這翰林院庶吉士主要負責詔書執筆等工作。換句話說,內閣閱覽各地方呈交上來的奏折後,須再進行初步批閱回複,而後要選取緊急重要的奏折,呈交予帝王進行最後審閱核準。而等帝王審閱核準之後,再交由翰林院庶吉士按照詔書格式進行正規書寫或謄抄,盡管這是一項非常枯燥的差事,也沒有可以直接參政的機會,但卻可以通過各種負責執筆的詔書,進而全麵了解到這大明朝的天下之事。盡管張居正已經拜徐階為師,但是為了避嫌,張居正主動提出,隻在私下以師生相處,在其他人麵前,自己對徐階以“徐大人”稱之,對此,徐階隻是淡淡一笑,沒有多說什麼。
而當張居正第一次進入翰林院,他立刻就清晰的感受到了其中的派係隔閡,並且也很快就意識到了,之前徐階笑而不語,不是默認自己的提議,而是笑自己的幼稚。在翰林院內,以陳以勤為首的一派,和以羅龍文為首的另一派,若無必要,雙方幾乎毫無交流,可謂是涇渭分明,說是針鋒相對,卻也毫不為過的。而且,張居正剛一踏入這翰林院之內,就被兩派人一致默認其為陳以勤的一派。不過,張居正也不奇怪,因為,他很快就敏銳察覺到,陳以勤這一派總是喜歡把“夏閣老”、“徐大人”給掛在嘴邊,而羅龍文一派則出言必談“嚴閣老”、“嚴大人”。
自入京趕考以來,通過其他考生的講述,張居正已經對朝廷內的勢力派係,已然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這陳以勤口中的夏閣老指的是當今內閣首輔夏言,徐大人指的自然就是翰林院院事徐階,而羅龍文等人口中的嚴閣老指的是當今內閣次輔嚴嵩,嚴大人指的是太常寺少卿,同時也是嚴嵩之子的嚴世蕃。這陳以勤是嘉靖二十年的庶吉士,後拜入了徐階門生,也以師徒相稱。而這羅文龍說來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即非科舉出身,也不是官宦世家出身,而是一個擅長刻硯製墨的工匠,原為安徽歙縣人,家中祖祖輩輩都以刻硯製墨為生,而羅龍文對此道極有天分,二十出頭便已成為聞名天下的刻硯製墨大師,其雕刻製作的歙硯、桐煙墨成為了皇家貢品,並因此得到嘉靖皇帝賞識,被賜予了一官半職。隻不過嘉靖帝後來把羅文龍這個人給忘記了,羅文龍也不甘心自己這一生隻做個微末小吏,便開始巴結嚴嵩、嚴世蕃父子,並很快憑著阿諛奉承的本事,被嚴氏父子一路提拔,成為了的心腹。羅龍文原本不在翰林院就職,在一年前,嚴嵩為了撬開翰林院這塊屬於夏言的勢力範圍,舉薦羅龍文擔任了翰林院稽查,負責督查翰林院下屬機構的差事落實,其實嚴嵩此舉,就是為了在翰林院給自己按一隻眼睛罷了。所以很顯然,在陳以勤、羅龍文倆人之上,是徐階、嚴世蕃的相鬥,而徐階、嚴世蕃之上又有夏言、嚴嵩的針鋒相對,這兩方派係顯然已經到了水火不容之勢了。張居正歎息心道,官場是真複雜啊,能混得如魚得水之人都不簡單呐。
張居正被陳以勤帶著在翰林院內轉了一圈,在陳以勤的細致介紹下,對整個翰林院的各部、以及主要人員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陳以勤是嘉靖二十年進士,他也是從庶吉士做起,現為翰林院修撰、負責編修國史,同時還兼任翰林院學士,負責教習庶吉士。
陳以勤對徐階也執弟子禮,因為徐階的關係,陳以勤對待張居正十分熱情,他對張居正道:“日後,你若有什麼不明白的,隻可盡管問我即可,或是直接去問徐大人也無妨的。但萬不可在他人麵前隨意評判,尤其是在羅龍文那幫人麵前,更姚時刻謹記謹言慎行,休要讓這些卑鄙小人抓住了什麼把柄。”
張居正明白陳以勤是出於好心,才這麼提醒自己的,於是便躬身道:“晚學謝陳大人提醒。”
陳以勤捋了捋胡子,笑道:“嗬嗬,太嶽老弟,我們都是徐大人的學生,再說呢,我也不比你大不了幾歲,你我不必這麼客氣,私下裏你直接稱我名號鬆穀即可。”
既然陳以勤都這麼說了,張居正也就沒有繼續矯情客氣了,再說也不是這樣會假客氣的人,於是繼而問道“鬆穀兄,晚學還真有一事不明,還請賢兄賜教?”
陳以勤笑道:“你是不是想問,你明明已經私下跟恩師說好,對外不以師生相處,但為什麼我這麼快就知道了此事了?”
見張居正點了點頭,笑而不語。
陳以勤道:“其實不但我知道,不說整個京城官場吧,至少整個翰林院,現在已經無人不知此事了。當然了,這件事肯定不是徐大人故意往外泄露的,但隻要不是處心積慮的故意隱瞞,在這京城官場內,幾乎就沒有什麼絕對的秘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