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問道:“調查結果怎麼樣?”
馮保往萬曆帝的方向看了看,聲音又壓低了幾分,繼而道:“經過這麼一查,果然發現了問題,那鄭氏乃京郊大興縣人,祖上三代都是當地的鄉紳,算是小富之家。然而,經過細查之後,東廠的人又得到一個隱秘的信息,鄭氏的父親和禮部侍郎王錫爵乃是姑舅兄弟。這也就怨不得那王錫爵會絞盡腦汁利用職務之變,幫鄭氏爭取入宮並提前討得皇上歡心機會了。”
為了防止後宮幹政、外戚奪權,朱元璋明令規定,今後大明皇帝、皇儲、皇子一概不得迎娶權貴家的女子,隻能迎娶平民或是低階官員家的女子,盡管在大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自己為了鞏固剛剛奪下的政權,不得已給自己的幾名嫡子、以及皇太孫朱允炆迎娶了出身功臣權貴家的女子外,朱元璋除朱允炆之外的其他皇孫都是謹遵朱元璋祖訓,迎娶了出身普通的女子,再往後就更是如此了,明成祖朱棣甚至還在朱元璋的祖訓上,再次規定,與三品以上官員有不出五服近親關係的女子也一概不得入宮參加選秀。
聽到馮保的話,張居正冷聲道:“這個王錫爵真是好大的狗膽!”
馮保道:“可不是麼?不過,現在皇上還真看上了那個鄭氏,皇上已經在太後麵前,或明或暗的打探過好幾次有關鄭氏的情況了。太後見皇上對那鄭氏如此上心,也不好駁了皇上的麵子,想著鄭氏畢竟和王錫爵隻是遠親,稀裏糊塗的就當不知道吧。頂多是等鄭氏入宮後,堅決不讓皇上冊封她為皇後,將來皇上的子嗣若是眾多,也絕不讓皇上冊封鄭氏誕下的皇子為皇太子。”
聞言,張居正點了點頭道:“太後考慮的很周到。不過,等老夫一會兒回去後,也不能輕易放過那個王錫爵,最少也得狠狠敲打他一番!”
馮保勸道:“老張啊,你說你怎麼又忘了,咱家之前剛剛跟你說過什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這件事,太後雖然心裏也不悅,但看在皇上喜歡的份上,也就這麼算了,你說你又何必多事呢?”
張居正傲然道:“若隻是皇上的家事,老夫自然也可以不聞不問,但是眼下王錫爵這麼做,可是有悖國法啊,老夫身為內閣首輔那就不得不管了。”
馮保無奈道:“咳,就知道你老張不肯罷休,咱家真是多餘跟你說這件事。”
跟萬曆帝講解了一段儒家講義後,張居正便離開皇宮,回到內閣後立刻派人去把禮部侍郎王錫爵找了過來。
王錫爵進入內閣值勤處後,恭恭敬敬拜道:“下官王錫爵拜見張閣老。”
張居正頭也不抬地問道:“王大人,為皇上籌備大婚的事情忙的怎麼樣了?”
王錫爵回道:“會張閣老的話,李太後不久前已經下懿旨,讓張四維張大人全權負責籌備皇上的大婚事宜,我們禮部現在除了配合外,隻負責在各地篩選適合的妙齡女子,讓皇上和太後挑選。”
張居正明知故問道:“那你們戶部現在已經物色好合適女子了嗎?”
王錫爵心裏微微一驚,然後抬眼偷偷瞥了張居正一眼,見他麵色無常,這放心大膽的說道:“京郊大興縣有一鄉紳家族出身的政事女子,容貌姣好知書達理,李太後看過後對其十分滿意。”
張居正點了點頭,然後又換了一個話題,繼而道:“最近貴州那邊不是很太平,本官想要派一得力官員擔任貴州布政使,老夫早就對你王大人的能力非常認可,所以正打算向皇上請旨,派你王大人去擔任貴州布政使,到時候貴州的政事,還要多多拜托王大人多上心啊。”
一聽張居正要派自己去擔任貴州布政使,王錫爵的臉色頓時都有點兒不好看了,地方官員十有八九都想削減了腦袋往京城鑽,找關係尋門路想做京官,而在京城繁華地待慣了的京官,卻十有八九都不想被調往外地擔任地方官,那怕是被提升半級或一級外放做地方官,大部分景觀也不是太樂意。王錫爵顯然也不願意去地方做官,更何況,張居正調他外任地方官根本也不是提拔,而是平調,甚至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明著平調、暗中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