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平衡戚繼光和李成梁的關係,張四維提議,由兵部左侍郎方逢時緊急北上遼東陣前督戰,由薊遼總督梁夢龍負責一應後勤事務。
萬曆六年,三月。
當女真部聽聞戚繼光領兵北上支援遼東後,沒有繼續與明軍糾纏,而是果斷退兵,緊接著,蒙古圖門汗部落也退兵而去,大明不戰而勝,但這並不是因為這一場仗明軍打的有多出色,而單純的隻是因為女真、蒙古聯軍忌憚戚繼光的威名。
從前線傳回來的奏報中,在這一場戰爭中,隻有遼東副總兵陶成嚳率領其部下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在長定堡斬殺了五百蒙古騎兵,而自己無一傷亡。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長定堡之捷”。接到前線“長定堡之捷”奏報後,朝中上下皆是振奮不已,尤其是萬曆帝更是興奮不已,因為這是張居正離京,其親政之後,明軍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在張四維的建議下,萬曆帝率領群臣祭祀宗廟,論功行賞,將全部參與這次遼東之戰的官員、將領全部封賞一遍。盡管申時行和馬自強對殺敵五百騎兵,而自己無一傷亡的“長定堡之捷”保持質疑,但是他們看到萬曆帝在張四維的一聲聲恭維中意氣風發的樣子,又不好公然提出質疑,以免打擊到這個少年天子的治國熱情。事情過後,李太後也在馮保的提醒下逐漸回過味來,知道那個所謂的“長定堡之捷”多半有不實之處,但她也和申時行、馬自強一樣,生怕打擊到正意氣風發的少年皇帝,所以也沒有公開提出質疑。
“看來這大明天下還是離不開他張居正啊。”
李太後感慨了一句後,隨即命令馮保派人帶著她的懿旨去請張居正速速回京。
馮保知道,這麼些年以來他和張居正暗中結盟,內外配合梳理朝政,早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感覺到近來朝中反對張居正的聲音越來越大、試圖扳倒張居正的動作越來越多,馮保決定親自前往湖北江陵勸說張居正早日回京。
征得李太後的同意後,馮保第二天就瞞著萬曆帝和張四維,隻帶著數名親隨秘密前往湖北江陵縣張家台村。當馮保來到張家台村附近時,遠遠望著這個寧靜的小村子,頓時也有了不想回京的想法,但馮保也知道,自己的這個想法根本就不現實,到了他和張居正如今這種地位,很多時候已經身不由己,他們一路走來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萬丈深淵。當馮保見到張居正時,險些有些認不出來,這才短短兩個月不見,他竟像忽然間老了十歲一樣,背身微駝,須發半數花白,就連以往眼神中不可一世的銳氣也消減了三分。
馮保忍不住道:“老張,這才幾天不見,你怎麼變這樣了?”
張居正正在專心致誌的寫字,沒有第一時間抬頭去跟馮保說話,等到他寫完一副對聯,心滿意足的點了點頭,然後指著這幅字問道:“馮大伴,你看老夫的這幅字寫得怎麼樣?”
馮保低頭看去,隻見張居正寫的是:願以深心奉塵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看到這兩句話,馮保驚道:“老張,你還真打算就此隱退呀?”
張居正請馮保落座後,幽幽地歎了口氣:“唉,老夫現在的確感覺身心俱疲,倒是有心隱退,但隻怕會身不由己呀。”
馮保鬆了口氣:“你能明白自己身不由己就行。老張啊老張,你可不能就此意誌消沉啊。”
張居正道:“若我張居正迥然於一身縱然麵對刀山火海亦無所懼,可是我張家上下近百口人,老夫又怎麼可能全無顧忌?當年高拱被我們聯手鬥下去時,你和太後都想置高拱於死地,老夫深感兔死狐悲,力主保住了高拱性命。然而,等到老夫一旦在朝堂失勢,取而代之的那批人會放過老夫、以及老夫的家人嗎?”
張居正的話令馮保深有所觸,他十分敬佩道:“想起當年你堅持力保高拱性命,咱家還不理解,如今看來,還是你老張看得深遠啊。”
說到這裏,馮保又語氣堅決道:“老張,既然你這麼想,那你就更不可能就此隱退了。當初無論是徐階、李春芳、陳奕辰被高拱扳倒,還是高拱被咱們扳倒,他們都是拜你保全,才得以生命無慮。但是你再往前想想夏言、嚴嵩、嚴世蕃等人的下場?這世上張居正隻有你一人而已,而如高拱這般睚眥必報之流則比比皆是。所以,自己的命運最好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千萬莫要奢望用自己的忍讓換取他人的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