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病榻遺言(1 / 2)

五月底,僅僅回鄉三個月的張居正就奉旨回京,萬曆帝雖然並不是太想讓張居正回京,但迫於李太後的壓力他也隻能妥協,聽說張居正即將回京的消息後,一直堅決支持張居正改革變法的湖廣總督朱璉親自到江陵縣張家台村相送。

朱璉道:“張閣老,下官聽說在您回鄉後,朝中大小事務,依舊離不開您,皇上最多時曾一天連下三封詔書,派人送來詢問您的建議。所以,下官想在荊州府到江陵縣的官道上修建一座‘三詔亭’以作紀念。”

馮保也在一旁積極附和道:“朱大人這個提議不錯,夠風光!”

張居正當即拒絕了朱璉的這個提議,並對他說道:“作三詔亭,意甚厚,但異日,時異事殊,高台傾,曲沼平,吾居且不能有,此不過五裏鋪上一接官亭耳,烏睹所謂三詔哉?蓋騎虎之勢自難中下,所以霍光、宇文護終於不免。”

聽到張居正的這番話,朱璉和馮保不免一怔,也沒有再多說什麼。在回京途中,張居正在路過河南的時候,還專程去新鄭縣,看望了被下旨圈禁在老家不得外出的高拱,這時候的高拱已經病重,眼看就要時日無多,然而在看到張居正來看望自己後,高拱竟然直直的坐起來,聲若洪鍾的大罵了張居正近一個時辰。

張居正素來了解高拱睚眥必報、心胸狹隘的性子,對此也不奇怪,更不見怪。說實話,張居正對高拱還是比較佩服的,也承認高拱對自己也還算不錯,隻是當年為了成功上位好施展自己的改革抱負,張居正才不得已站在高拱的對立麵將他扳倒的。對此,張居正心裏始終存有一絲愧疚,在他病重時來見他最後一麵,哪怕就是當麵讓高拱大罵自己一頓,張居正至少也會少一絲遺憾。

從高拱家裏出來後,馮保沒好氣道:“咱家說了讓你別去,別去,你非去。瞧瞧,白白挨了一通罵不是。”

張居正無所謂道:“無褒無貶是庸人,罵就任他罵吧。”

馮保道:“老張,你可能不知道,高拱對你我的恨意有多深,他自從病倒之後,就寫了一份‘病榻遺言’,然後讓他的族人子孫刊印了數千份到處去散發,你知不知道高拱的‘病榻遺言’中都寫了些什麼?”

說著,馮保就從懷裏掏出一份高拱讓人刊印的“病榻遺言”,隻見上麵全是責罵張居正和馮保的話:今之中官如馮保者,剛愎自用,險惡不悛,機巧善於逢迎變詐,熟於窺伺,暴虐久著,賄賂彰聞,此群情之所共憤,而昔年科道之論列屢申,先帝非不知之也。荊人張居正賣眾,別走路徑,專交通內臣,陰行事於內。而司禮太監馮保者,狡黠陰狠,敢於為惡而不顧者也。荊人傾身結之,拜為兄弟,諂事無所不至......

看完高拱的“病榻遺言”後,張居正淡淡一笑,並沒有怎麼當回事。

張居正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盤推翻了之前的“長定堡之捷”。經過派人仔細調查,發現是蒙古圖門汗部落的七八百個蒙古騎兵,不知因為什麼事得罪了圖門汗,因為懼怕圖門汗報複加害,所以他們聯係上遼東副總兵陶成嚳後,決定投降明朝。陶成嚳和這些人約定好在長定堡納降,誰知這些投靠大明的蒙古騎兵剛剛抵達長定堡城門之下,陶成嚳除了戰功,竟出爾反爾聲稱他們是詐降,命令手下士兵果斷射箭,最終在蒙古騎兵毫無防備之下被射殺近五百人,隻有二百人騎馬逃了出去。

事後,陶成嚳恬不知恥的向朝廷邀功請賞,事情查清楚後,張居正甚至不顧萬曆帝麵子,將之前萬曆帝親自封賞的那些人,全部奪回封賞並加以問責懲治。這件事令萬曆帝覺得自己很沒麵子,但是因為陶成嚳冒功請賞的事實證據確鑿,他也沒法反駁張居正的做法有任何不妥之處,隻是在心裏對張居正的做法很不滿。

更令萬曆帝對張居正心生不滿的是,張居正回京以後,李太後就把萬曆帝這幾個月所做的種種錯事都向張居正控訴了一遍,並要求張居正代萬曆帝寫一份《罪己詔》,好讓萬曆帝進行深刻反思。張居正不但坦然接受了李太後的提議,代萬曆帝起草了一份《罪己詔》,還在這份《罪己詔》裏毫不留情、言語苛責的曆數了萬曆帝的種種不是,並在朝堂上當眾宣讀。

張居正顯然也意識到了萬曆帝因為這兩件事對自己已經心生不滿,但他必須這麼做。

“長定堡之捷”的事情自不必多說,若不糾正,貪功虛報的惡例一開,必將軍紀渙散毫無戰力可言,自己苦心依靠譚綸、戚繼光等人,好不容易才營造起來的邊關穩固局麵就會功虧一簣,於國於民大為不利。張居正本來還想借助“長定堡之捷”一事把一直包藏野心兩麵三刀的張四維踢出內閣,但是此舉卻遭到了萬曆帝和李太後的一致堅決反對,張居正心裏十分明白,現在自己權勢過大,李太後和萬曆帝早已心生忌憚,希望留著張四維在內閣中,以便製衡自己。哪怕李太後在她心裏,還是更加認可張居正的能力遠遠勝過張四維,也在絕大部分事情上都毫無條件的支持張居正,但依然不可能把所有權利都交給張居正而不留任何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