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千古首輔(2 / 2)

努爾哈赤看向多爾袞的眼神越發欣賞,繼而道:“哈哈哈,不錯!就是這個道理!漢人對此還有個說法叫‘養寇自重’,當然我們女真人也並不是真的賊寇,其實這也不是李成梁第一次這麼做了,隻不過張居正還活著時,總能一眼就看破李成梁的算計,並時常對他加以敲打。然而張居正死後,再也無人能遏製李成梁,他才會如此肆無忌憚行事。最可笑的是,比之李成梁將才高過十倍的戚繼光,因為是張居正提拔,深受張居正重用,然而張居正死後,戚繼光也慘遭清算,先是被調離北方邊關,不就又被奪職。你們想想,大明朝堂上下盡是李成梁這些自私自利的卑鄙小人,又不遺餘力的打擊張居正、戚繼光這等不世出的人傑,他們大明豈有不亡之理麼?”

女真起兵反明後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打下了遼東、遼西大部分地盤。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當遼東一封又一封戰敗請援的奏報交到萬曆帝手中時,毫無主見亦無能力的萬曆帝在萬般無奈中驚懼而亡。

臨死前,萬曆帝一手拿著張居正生前所寫的《陳六事疏》,一手拿著張居正臨死前交給他的那份可用官員名單,心中湧起無限悔恨,對著寢宮的屋頂,歎息道:“太傅啊,朕知道錯了,朕對不住你啊,你是我大明朝百年難遇的人才,更是可擔當得起‘千古首輔’這四個字啊!”

這《陳六事疏》,中針對大明天下六大弊政的改革措施,被萬曆帝親手推翻,可用官員名單中的大部分官員,亦在萬曆帝對張居正黨羽的清洗下,或被殺、或下獄、或辭官。

萬曆帝親手毀了自己的江山根基!完全是咎由自取、與人無尤。

天啟二年,後金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奪取了整個遼東、遼西,移都奉天,將奉天改稱盛京。緊接著,努爾哈赤命令自己對漢人學問特別精通的第十四子多爾袞,學習張居正的改革變法舉措,並在後金統治區內實行了“按丁授田”的變法政策。所謂“按丁授田”即對十六歲以上的臣民百姓,授予一定數量的土地,分到土地的臣民百姓,按照自己所有的土地數量繳稅納糧。至於兵役普通百姓無需承擔,一概由八旗子弟所出。“按丁授田”和八旗製度,進一步完善了後金政權體係,將國家賦稅來源和兵役完全區分開來,這和張居正摒除一切其他雜稅、以及百姓徭役製度,隻按照土地為基準,全部納入土地征稅的“一條鞭法”,簡直如出一轍。後金“按丁授田”製頒布實施之後,由於普通百姓徭役減輕,一些生存無以為繼的漢人以及很多蒙古人也紛紛來投,原本隻受限於人丁稀少的後金政權得以迅速壯大。不久之後又在滿八旗的基礎上建立了內八旗、外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

至此,後金政權越發強大,成了大明第一大外患。

崇禎四年,即萬曆死後十年,不堪朝廷苛捐雜稅、生存無以為繼的陝西米脂貧民李自成號召饑餓百姓起義,天下貧民紛紛響應,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起義之勢越來越大。

崇禎九年,李自成被各路農民起義義軍推舉為闖王。

同年,努爾哈赤病故於盛京,皇太極繼位後金大汗,改國號為大清,自稱皇帝。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闖王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陷京城,崇禎帝朱由檢於皇宮後麵的煤山自縊身亡,臨死前口中不甘心的疾呼道:“帝國腐朽、大廈傾覆,無力回天,愧對祖宗!明雖亡於我崇禎,但實則亡於萬曆!”

崇禎死後一個月,山海關總兵投靠大清,大清八旗在多爾袞的率領下,火速入關與李自成爭奪中原天下,李自成親自率軍迎擊清兵,不幸戰敗,然後被多爾袞追著一路南逃,最終於湖北九宮山神秘失蹤。

多爾袞帶著清軍追著李自成的殘兵一路打到湖北,聞知李自成下落不明後,並沒有急著引兵回去,他知道湖北是張居正的老家,於是在一位‘馬’的本地年輕書生的引領下,便親自前往荊州江陵縣張家台拜謁了張居正的墳墓,多爾袞嚴令手下不得破壞張居正墳墓,他站在張居正的墓碑前沉思良久,恨不能早生三五十年,便可以與這等人傑謀麵、共討天下大事了。

姓‘馬’的年輕書突然感懷道:“帝國腐朽若膏肓,世間已無張居正!”

多爾袞博學多才、學富五車,自然知道這是海瑞評價張居正的話,於是對著張居正的墳墓喃喃自語道:“第二句應該改一下更好,世間再無張居正。”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