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種一般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廣種法,即野種法,即將種子播下去之後就放任不管了,隻等著成熟季節去采摘果實就成了,這種方法省力但卻產量不高,其二就是精耕法,劃出一塊相當豐沃的土地精細耕種。
廣種法有它的優點,那就是節約人力,說白了就是野種,隻要是懶人沒有一個不會的,種得地方越多一般來說就是收成越多,這種純粹靠天吃飯的種稻法在豐年自然會有不錯的收成,比如今年,但若是遇上大災之年,則有可能顆粒無收。
精耕法可以提高單位產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培育優良的種稻,這是野種法所不能達到的,但是這種方法需要耕作之人付出相當大的精力,就比如王豐這樣幾乎一整天一整天的在田裏伺候著,對於亦農亦戰的預備役秦軍士卒來說,這個方法大範圍推廣的意義不大。
兩種方法,兩個不同的結果。
王豐用的就是精耕的方法,這也是他所種的田地產量高的原因所在,蒙虎對於種田的技術雖然不熟,但好歹家裏也是靠天吃飯刨地的,這基本的種稻過程還是知曉一二的。王豐想出的用糞水沃田的方法效果不錯,但還是沒有擺脫‘火耕水耨’的原始生產模式。
火耕水耨即是先燒去田裏雜草,灌水種稻,等到草和稻並生至高七八寸時,一並割去,再放水灌田,這樣草死稻長,不過這種簡單的耕種法生產量很低微。水稻的產量要想有質的飛躍,關健還在於移栽技術的運用。
移栽即將稻秧培育出來後,選擇成活率高個頭粗壯的小苗播種,這樣一來既可以成功的避免病蟲害的侵襲,又可以不斷培育出最優化的稻種。王豐這一年多來沉浸於農事,對於如何提高稻田單產很是上心,現在聽蒙虎說出了移栽的新鮮名詞,眼前不由得一亮,如果不是蒙虎和桓喜起身要走,他就要迫不及待的趕著送客了。
“桓大人,王豐確實是個人才,讓他荒廢於鄉間太可惜了,這樣吧,讓他先跟著你做事,就負責稻、葛等農物的栽培和管理,農業方麵的事情也可以讓他多擔一些責任,就當培養接替人選好了。”
回轉中留的路上,蒙虎對桓喜這麼說道,王豐精於農事,讓他來負責農業生產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桓喜畢竟老了,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年輕人來接替他。
“如此我先替王豐謝過虎侯了!關於農事老朽覺得還有一件事必須解決,現在開墾用的石製農具太不耐用了,而銅器又太過貴重而且不耐久用,如果能夠多從北方購進一些鐵鋤、鐵钁一類的農具就好了。”桓喜疲憊的臉上泛起一層笑意,他點了點頭又說道。身體上的殘疾讓他這幾個月來倍感疲憊,畢竟要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農事,難度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