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近年來德國關於“新馬克思閱讀”的代表性文獻,有基希豪夫等主編的《作為顛倒的社會,新馬克思閱讀的視角》(2004),延·霍夫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論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價值理論的吸收》(2004),狄特·沃爾夫和帕拉格寧斯的《價值概念的困惑》(2004),萊希爾特的《新馬克思閱讀:對社會科學邏輯的批判》(2008),海因裏希和博納菲爾德的《資本與批判:在“新”馬克思閱讀之後》(2011)。此外,圍繞新馬克思閱讀綱領建構的爭論文章,最具代表性的有克裏斯多夫·海寧的《形式的膜拜:英格·埃爾貝令人折服的卡片箱》和亨德裏克·瓦拉特的《新馬克思閱讀的理論史》以及約翰-弗裏德裏希·安德斯的《“新馬克思閱讀”的失敗性——對一個研究綱領的批判評論》。
[3] 巴克豪斯為此書寫作的序言,就叫“新馬克思閱讀的開端”。
[4] 米夏埃·海因裏希(Micheal Heinrich,1957— ),德國政治學家。其研究重點是馬克思理論與經濟理論構成史,曆史考證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編輯工作的參與者。海因裏希1987年至1993年於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係任學術助理,並在柏林自由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1998年擔任維也納大學的客座教授,並於2003年擔任柏林技術經濟應用大學教授。
[5] Igo Elbe,Alte Marx-Lektüre,Bemerkungen zum marxistisch-leninistischen Backlash in der Marx-Rezeption.按照埃爾貝的說法,在《西方的馬克思》一書問世之前,德國圍繞新馬克思閱讀研究綱領的討論,僅有豪格(Wolfgang Fritz Haug)對海因裏希的批判。參見Wolfgang Fritz Haug,Die“Neue Kapital-Lektüre”der monet?ren Werttheorie,Rezension zu Das Kapital neu Lesen.
[6] 請讀者注意埃爾貝將恩格斯視作正統馬克思主義的奠基者這個有趣的指認。
[7] 埃爾貝將我們國內稱作“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脈絡也一並歸入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範式之中。
[8] 該論文的中譯本已經由筆者翻譯,並獲得作者授權,將在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辦的《社會批判理論紀事》上發表。
[9] Ingo Elbe,Marx im Westen,Die neue Marx-Lektüre in der Bundesrepublik seit 1965,Berlin,2008,S.66-67.
[10] Ingo Elbe,Marx im Westen,Die neue Marx-Lektüre in der Bundesrepublik seit 1965,Berlin,2008,S.87.
[11] 狄特·沃爾夫(Dieter Wolf,1942— ),德國社會科學家和計算機工程師,在黑格爾和馬克思的市民社會理論方麵多有著述。沃爾夫先後在弗萊堡、巴黎、柏林學習了數學、哲學、社會學、日耳曼文學和一般與比較文學,並以關於黑格爾和馬克思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他還是自由科學家、軟件研發者,並且是國際計算機工程師協會會員,其研究領域為語義網(sematic web)。
[12] Hans-Georg Backhaus,Dialektik der Wertform,Freiburg,1997,S.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