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壓力下,製造業不像之前好做,許多服裝企業關閉工廠,轉做貿易。盡管握有出口配額,旭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行業周期帶來的衝擊,設立了貿易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在向貿易傾斜的同時,旭日沒有放棄本行,而是一邊保持製造優勢,一邊巧妙地將工廠、貿易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建立內部合作競爭關係。同一集團,各部門既獨立又合作——依據市場規律尋找最優合作對象,在外有質量更好、價格更低的代工廠,則將訂單外包;同等情況下優先考慮內部工廠。這樣一來,內外融會貫通、交叉互補,使生產、貿易更富生命力,實現“人有我優”。
工貿結合的優勢在於保證生產、貿易環節的控製力。貿然關閉工廠轉做貿易的企業很快發現純做貿易的弊端,大批企業死亡,部分苟延殘喘,小部分則無奈向工貿結合轉型。
旭日再一次先人一步,買下“Jeanswest”品牌,涉足零售,均是出自“人無我有”的考慮。在這過程中,旭日完成了“SPA模式”的優化改良,獨創總結了許多行業理論。對比那些同時起家或者起步更早的香港製衣同行,旭日始終處於浪潮之巔。
許多外來服裝品牌進入中國,多半親曆親為,不會設立加盟連鎖,真維斯一開始也是如此。
中國市場較歐美地域廣闊,人口基數龐大,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中西部與東部地區消費能力存在差異,每一個細分市場情況各異。換句話說,不是外來品牌不願意做加盟連鎖,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GAP、ZARA、H&;M、優衣庫,四大外來品牌均是直營。對於它們而言,建立直營網絡,已是浩大工程。
不過,真維斯進入內地市場更早,建立的銷售網絡更廣,相比“外國部隊”,品牌市場開發早已“人有我優”。開拓進入縱深階段時,在二、三線城市以下市場,真維斯靈活變動策略,引入加盟,借助加盟商地方資源打開市場缺口,“四兩撥千斤”,實現“人優我轉”。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不僅貫穿於企業曆史的決策發展,還表現在企業發展的方方麵麵。培養後備人才上,真維斯“人無我有”,具備其他同行沒有的優勢開辦了自己的服裝專業教育。
1987年,旭日在惠州開辦了一所服裝學校,幾經變遷,後被並入惠州學院服裝係。20多年來,惠州學院服裝係的許多畢業生都進入真維斯工作,“現在總部1400多人,三分之一來自那裏”。
1992年,旭日不惜重金,聘請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係為顧問,協助推行ISO9000計劃。從高層到普通職工,上下協力,僅18個月就取得ISO9000證書,而當時內地多數服裝企業對ISO9000這項國際質量標準還聞所未聞。大進製衣廠1994年引入“品質圈”管理方法時,內地還沒有像樣的服裝企業,香港服裝界也剛開始探索質量管理。1995年,香港同行亦步亦趨地摸索ISO9000之際,旭日獲得全中國製衣業的第一張ISO9002品質認證書。
通過認證後,楊釗撰文總結:“現代化社會中,競爭激烈,每時每刻都有後來者居上,如何保持企業的江湖地位?如何令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其法則是改善,不斷改善。”
如何改善?宗旨是保持優點,改正缺點。如何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這個目標?則要依靠管理,也即目標管理。
為什麼要實施目標管理?
一、為了提高效率,保持競爭力;
二、企業龐大,人員眾多,為了統一認識,增強凝聚力;
三、作為衡量效率的標準;
四、提高透明度,令全體成員知道方向,共同努力,發揮眾人力量;
五、克服企業隻靠幾個人的封閉式管理難題;
六、克服自我為中心、各自為政的懶散作風,增強合作精神;
七、激發自主創新的精神;
八、培養各級主管獨當一麵的能力。
目標管理的內容包括:
一、做何事;
二、誰人負責;
三、什麼時間完成;
四、工作的進度;
五、定期檢討。
目標管理的工具:
一、設立生產責任製(包括銷售責任製);
二、設立成本責任製;
三、財政預算;
四、現金預算;
五、每月的財務報告;
六、設立考核製度:有功者獎,有過者罰。
目標管理推行的形式:
一、由命令形式轉為合作形式;
二、由控製轉為協助;
三、由考核到共同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