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喜馬拉耶山(1 / 2)

泰戈爾的父親特平特拉那斯有一次到喜馬拉耶山(Hi-malayas)去旅行,那時,大家忽驚傳著俄國侵略的消息;許多人都以為喜馬拉耶山的地方很危險。他母親因為他父親正在那裏,心裏十分的驚慌。但是他家裏的許多人,卻都不肯分擔她的憂慮。她最後跑到這幼年的詩人那裏,要他的幫助。她問道,“你會寫信到你父親那裏,告訴他俄國人的消息麼?”他便動筆寫這封信,這是他寫給他父親的第一封信。他不知信是應該怎樣起首,怎樣結束的,跑去問了一個人,才把它寫成功。他父親回了一封信給他。他叫他不要害怕;如果俄國人真個來了,他自己會把他們趕跑的。這些話並不能減少他母親的憂慮,但在他心裏,則以為父親已經是沒有危險了。自此以後,他便每天都想寫信給他父親。

隔了不久,他父親從喜馬拉耶山回家。全家換了一個樣子。母親自己到灶頭上幫廚子的忙,他父親久閉的房門口,也立了一個仆人,叫孩子們當他午睡時不要在房子外麵吵鬧。他們都輕輕的走著路,低聲的耳語著,連向這房裏一張望也不敢。

他這時候的功課,還是照舊,但他仍然是對於這些規定的功課不感興味。他常常自動的讀許多他所讀不大懂的東西,但讀時雖不大懂,卻能深深的使他感動。有一次,他大哥看見黑雲突然的密集,口裏背吟著幾句卡利達(Kalitas)的《雲的使命》。

他這時候,連一句桑斯克裏底(Sanscrit)文也不懂,但他的大哥的歌聲,卻使他十分感動。還有一次,他得到一本有插圖的《古玩鋪》一書,這時,他的英文程度還很淺,他把這書全讀完了,其中的文句,至少有十分之九是他所不懂的,但他卻有一個朦朧的具體觀念,讀時十分感得興趣。又有一次,他陪他父親,坐了家艇到恒河上去。他父親所帶的書中,有一部約耶地瓦 (Jayadeva)的《吉塔哥文達》(Gita Govinda)。它的詩句不是分行寫的,全書都如散文一樣,接連的寫下去。當他讀到:

“黑夜走過寂寞的林屋”

一句時,他心裏感著一種隱約的美。他把那些詩句照音韻分開,把全書重鈔了一過,給他自己讀。這種工作使他得很大的快樂。然而他這時對於約耶地瓦所說的意義,實未完全明白。依據他自己的這幾個經驗,他後來便發表一段對於教育的意見:

“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於解釋意義,而在於敲打那心的門。如果我們問一個兒童,叫他敘說出在這樣的敲門時,他心裏所驚覺的是什麼,他也許要說出些非常愚笨的話來。因為內部所發生的感覺是比他所能用言語表白的更為巨大的。”

有一天,他父親叫他上樓,問他道,“你願意陪了我同到喜馬拉耶山去麼?”離開彭加爾學院而到喜馬拉耶山去!當這個幼年詩人聽見這句話時,他真是驚喜欲狂!他連忙應了一聲“願去!”於是他們不久便動身走了。

他們先到鮑爾甫(Bolpur),住在他父親為靜修而建的“和平之院”(Shanti Niketan)裏。他的外甥薩底亞曾到過這個地方,回來時告訴過他許多事情,並對他說,乘坐火車是個最危險的事,一不小心,滑下去就是死,又說,一個人一定要用全力堅坐在椅上,不然,車一開,大震動便會把人彈到外麵出的。所以當他到加爾加答車站乘車時,心裏非常害怕。到後來。他很容易的上了車,車開時又不見得有大震動,他心裏反到覺得有些失望。火車迅馳的前進。廣漠的田疇,清碧的溪流,翠綠的樹林,蒼老的村居,都在他眼前飛奔而過。黃昏時,他們到了鮑爾甫。他在轎中,閉目想把途中的美景一一存留在心上。

在鮑爾甫的時候,他行動非常自由,他父親並不禁止他的遊散。沙地上有許多美麗的圓石,小溪在他們中間流過。他常在這個地方,收集了許多奇形的圓石,把衣袋都放滿了,他把這許多收獲,都取出給他父親看;他父親很熱心的說道:

“真是有趣!你在什麼地方得到這許多東西?”

“還有許多許多,幾千幾萬呢!”他說道,“我每天去收集了許多來。”

他父親說道,“很好!為什麼不用這些石子裝飾我的小山?”

所謂小山,乃是一個土堆,他父親常坐在頂上做早禱的。當他離開鮑爾甫時,他因為不能把那些圓石帶走,心裏還很覺得煩惱。他在鮑爾甫所最喜歡讀的書,乃是《拉摩耶那》。他常常坐在露天底下,帶著沉摯的情感,在讀著這本書,有時,他讀到書中悲哀的地方竟哭起來,有時遇到可笑的地方,他又笑起來,讀到冒險的地方,他又為書裏的英雄著急。這時,他又得到了一本日記;他常在這本日記上寫他的童年的詩歌。他拿了這本日記在手裏,便覺得自己是個詩人;他常坐在綠草上,在一株小的可可樹底下,兩隻赤足伸直著,在那裏寫他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