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u0001\u0002��“你十五年前進行網絡詐騙被捕假死脫身,近幾年又暗中組建‘幽靈獵手’犯罪團夥重操舊業,你把相關情況詳細交代一下。”
董淩霄和魯春秋對視了一眼,先問他“主營業務”情況。
“我是名聲在外的黑客高手‘忘川’,擁有精湛的技能,這是我安身立命的底氣和倚仗。
沒有任何事比發揮特長來錢快,除此之外,我不屑於從事其他工作。
就像你們,每天重複這種乏味、低效的工作,累得像狗,賺得不夠糊口,看著光鮮,其實是在浪費生命。
你們淺薄的見識限製了你們愚蠢的思維,你們無法突破局限性,也不可能理解我的所作所為。
你們說我網絡詐騙,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我在研究人性的弱點。”
邱駿的開場白令人啼笑皆非。
但是此時的審訊室裏,每個人都很嚴肅。
邱駿能持之以恒、不死不休地犯罪,自然有他自以為是,且根深蒂固思想理論,將他的犯罪行為合理化,讓他毫無愧疚地反複作案。
剖析重案犯邱駿的犯罪心理路程,對後期警示教育具有特殊意義。
董淩霄、魯春秋、周少傑和負責記錄的夏雨輝,很默契地保持安靜,任由邱駿暢所欲言。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到處充滿風險,投資失敗、物價飛漲、入不敷出、生老病死、天災人禍……
這些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風險時時刻刻在吞噬人們的財富,或者改變人們的生活狀態。
但是很可惜,很少有人居安思危。
大多數人得過且過,活得舉步維艱,卻很少認真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我是個善於思考的人,知識就是財富,要想脫貧解困,自身要具備避險的才能。
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學識多寡、智商高低,我知道每個‘客戶’的軟肋。
既然他們不懂得規避風險,與其讓他們在別的地方損失錢財,不如讓他們心甘情願把錢交給我處理。
我覺得我不是在騙他們,我是在幫他們規避風險,或者,教他們吃一塹長一智。”
接著,邱駿詳細地描述了每一次詐騙的過程,從精心偽造身份信息,到利用人性的弱點設下陷阱,再到巧妙地轉移贓款,每一個細節都讓人心驚膽戰。
他的聲音時而低沉,時而激昂,如數家珍地講述他及其團夥成員精心編織的謊言與騙局。
他詳細描述了如何利用高超的網絡技術,從無辜的受害者電腦裏竊取個人信息,然後有針對性地騙取錢財的種種手段,以及每一次得手後的得意與竊喜。
邱駿是帶著自豪的口氣供述這一切的。
他沒有絲毫愧疚感。
“我們隻要動動手指群發短信,或者動動鼠標、打個電話就能讓受騙者自動上鉤。
我們能因人而異,‘量身定做’。
‘低智商’才容易上當純屬誤區,其實‘高智’人群才是我們的優質‘客戶’。
底層人群沒有油水,‘高知’人群大都錢多人傻,他們會使用網銀、支F寶、W信轉賬等支付平台,都不需要我們教,就能按我們的劇本走。
學術經驗豐富並不代表社會經驗豐富。
像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成天埋頭苦幹,與社會接觸少,自以為聰明,其實在人情世故上很單純。
他們信任上級領導和公檢法國家機關的權威性,接到冒充電話很容易中招。
而且他們非常看重自己的名譽,一聽說被卷入重案調查,就急於證明自己的清白,毫不猶豫地打開網銀把錢轉入指定賬戶接受‘調查’。
再比如大學生群體,他們離家在外,社會經驗嚴重欠缺,但有財務支配自由,特別好‘商量’,隻要告訴他一個‘生財捷徑’,他就會乖乖轉賬交手續費或者學費。
至於高官、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員、離退休人員,我們總有一款‘劇本’適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