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發人深省(2 / 2)

邱駿說到這裏,主動要了一杯溫開水,潤了潤嗓子,接著滔滔不絕。

隱姓埋名潛逃了十五年,他很少有這樣暢所欲言的機會,就當“學術”探討了。

邱駿麵對四個專心的“學生”,竟然找到了酣暢淋漓的傾訴快感。

應該有更多的人知道他邱駿的“光輝創業史”。

他這麼想著,掰著手指做起了總結發言。

“我們的‘劇本’有三個套路,‘客戶’躲得過其一,躲不過其二。

第一個套路,製造危機事件。

我們會告訴他,他涉嫌卷入危害國家安全的大案之中,或者身份證被盜用於非法洗錢,或者法院強製執行、欠費、銀行卡安全受到威脅,讓他有種晴天霹靂的感覺。

你們知道,人在突然遭遇危機事件時,會本能地進入‘應激狀態’。

這個時候腎上腺素分泌水平迅速提高,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腦袋就發蒙,無法冷靜思考問題,自然就會被我們牽著鼻子走了。”

邱駿說得頭頭是道。

董淩霄四人,包括隔壁監察室裏的江舟、楚城和林宇塵三人,聽著邱駿的“演講”義憤填膺。

這貨竟然研究過這些屬於犯罪心理學方麵的知識。

確實,人進入應激狀態後,會有兩種反應。

其一,辨別能力和決策水平下降,會感覺時間緊迫、心理壓力大,理智缺失、心浮氣躁。

其二,急於“排憂解難”,而不去冷靜思考、證實“憂、難”是否屬實。

邱駿及其團夥成員就是利用這兩點,催促受害人在規定的時間內解決問題。

受害人一心想“速戰速決”,稀裏糊塗就上當了。

都說術業有專攻,邱駿的才華都用在歪門邪道上了。

“第二個套路:形成完整的信息鏈,讓‘客戶’深信不疑。

盜用某人社交號,隨便編個理由要求其直係親屬火速轉賬救急。

如果他不信,就補充一些兩人交往的生活細節或者說過的話。

這些情況我們在盜號時翻看聊天記錄就能掌握,用起來很方便。

對方一聽這些‘私密’的事,立刻會解除懷疑,乖乖把錢轉過來。

第三個套路:利用權威部門,獲得對方的配合。

我們可以冒充任一權威部門,公檢法、銀行、醫院、移動或聯通公司,整個以假亂真的網頁,再使用些專業術語,由不得他不信。

總之,在‘客戶’感到個人安全感缺失的緊張狀態下,辨別能力急劇下降,甚至喪失基本的常識判斷時,我們就得手了。”

邱駿說到這裏,突然想起自己是在審訊室裏,轉頭四下看了看,頓時有種“熱情喂了狗”的自責。

“你們查了我的老窩,相關的‘業務’情況都在兵營那間屋裏的電腦裏,就不用我一件件說了,太多我也記不住……”

邱駿的情緒一落千丈,“反正我辛苦賺來的錢,十五年前被賀翔和邱傑瓜分了,現在全被你們收繳了……我白忙一場,什麼也沒撈著。

我之前做的所有事都是自衛,他們搶我的錢,我就要他們的命。

至於賀箏那十一張銀行卡本來就是我的,我隻是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不算偷。

賀箏從賀翔手上拿走那些銀行卡,因為不知道網銀密碼和關聯手機號碼,卡上的錢取不出來,她才丟進那個保險櫃裏。

至於檔案室防盜門的密碼和保險櫃的密碼,我想知道很容易,賀箏告訴趙東晨的時候,我竊聽到的。

賀箏戴的那副耳環本來是趙東晨在網上買的。

我截取到趙東晨的購物記錄,把他的收件地址改了,拿到後偷換了特製的一副,按原收件地址寄給了趙東晨。

趙東晨當生日禮物送給賀箏,賀箏很高興,天天戴著,她人在哪兒,說什麼做什麼,我隨時能知道。

我找張琳殺她是為民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