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李翰林義救郭子儀 安祿山獨享浴兒禮(2 / 3)

李白心大詫,八名刀斧手,兩百禁軍壓解,囚犯何許人?享有無上規格!心裏納悶兒,花花太平世界,不知誰犯下重罪,值得這般大動刀刑?李白天生好奇,策馬追上囚車,詢於押車之人:“何人犯事,恁大陣仗?”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京師重地,誰敢攔道?監斬官大怒,正待高聲嗬斥。猛見是李翰林大學士,便把一嘴的髒話,硬生生咽回肚裏,身子也矮了三分,點頭哈腰道:“回大學士話,罪犯郭子儀,押赴東市處斬。”

李白為人豁達,信息廣通天下,早聽說了郭子儀大名,有一夫當關之勇,時為並州解到夫機將官,乃隴西節度使哥舒翰帳下偏將。

這就奇了怪了,朝廷正廣攬英才,怎會無故斬他?

李白翻身下馬,來到囚車前。車內,囚一青年軍官,雖身陷囹圄,猶器宇軒昂,目光如炬。

李白滿心歡喜,有意要救他一命。朗聲問道:“車內囚押者,果真二郎乎(郭儀排行老二)?”

囚者雖為邊將,卻識得翰林的官符。李白聲譽在外,又俊逸如仙,知必是李學士無疑。當即聲若洪鍾,朗聲應答道:“勞煩李大學士下問,小可郭子儀,卻不知犯了何事,被押解來京師問斬!”

李白聞言,更加詫異莫名,囚犯自己都不知何罪,竟要押去刑場問斬,豈不是亂了大唐律令?!分明奸臣當權,世道亂了嘛!

李白心恚甚,轉身問監斬官:“爾為國執法,可知二郎所犯何事?依大唐律令論,幾條幾款可斬?”

監斬官被他一凶,頓時結巴起來,好半天才陳述明白。

原來,月前哥舒翰巡並州,得知大營軍糧被燒,主官郭子儀罪不容赦。哥舒翰久鎮隴西,惜才不肯斬他,下令解至京城,交由天子發落,誰知落入楊國忠之手。楊賊與哥帥有隙,不問是非曲直,下令押赴東市,直接斬首示眾!

李白問明緣由,聽得楊賊枉法,更加要救他性命。遂走到囚車前,親自和郭子儀攀談。

押解者為禁軍,本欲依例阻止,卻礙於李白名頭,有“天子為其調羹”的身份,哪敢真的攔他?

李白有心救人,問得十分詳盡。

郭子儀對答如流,尤於邊鎮諸軍事,良謀韜略多多,甚得李白的歡喜。李白轉過身來,大聲言於監斬官:“郭壯士目光如火照人,不十年當擁節旄,成為帝國柱石。待我殿前保奏,爾等原地稍候,不得有誤!”

監斬官聞言,哪敢說半個不字!

李白當即回馬,直奔興慶宮金鑾殿,求見玄宗皇帝。

玄宗坐殿上,見李白氣喘籲籲,不知何事慌張。待他奏過詳情,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李白:“楊太師依律斬他?有錯?”

李白答道:“依律當斬,無錯。”

玄宗笑曰:“既無錯,何求情?”

李白再答道:“吾皇不欲征四方乎?郭子儀萬世良帥,斬之如自斷手腳!”

玄宗聞言,嘴裏“啊”一聲,直起身子仔細聽奏。

李白侃侃而談:“哥舒翰久鎮隴西,乃一方雄帥,當知依律必斬。他為何不斬,反而押送至京師,交由大皇帝發落?”玄宗聽得糊塗,不解地問道:“卻是為何?”李白應聲而答:“哥節鎮不斬,是惜才也!交由天子發落,盼吾皇開聖恩,為國留人才也!”

玄宗終於明白,頻頻點頭稱善。唉,楊國忠隻知弄權,不知體察國事,幾損帝國柱石,實在可惡至極!

“李翰林忠心為國,實得朕心意。但不知郭子儀一偏將,果如卿之所言否?”

李白聞玄宗所言,已有赦免之意,著實鬆了一口氣,便大讚郭子儀文韜武略,再三懇請大皇帝,準允其戴罪立功。

玄宗心甚感動,聽他奏得誠懇,又素知李白狷直,斷不會巧言令舌,犯下欺君之罪。

當即準奏,頒下赦免詔。

李白欣喜若狂,連連歌揚聖恩,口呼萬歲不迭。

首禮太監杜仁,將詔書藏在袖中,隨李白快騎來到東市。杜仁當眾宣詔,赦免郭子儀無罪。監斬官打開囚車,放出了郭子儀。

郭二郎深受感動,雄赳赳站在李白麵前,卻不肯下跪拜他,唯躬身長揖謝道:“異日銜環結草,不敢忘報矣。”

李白天生傲骨,見二郎一身正氣,無絲毫的媚態,雙雙相擁好不歡喜,活像久違了的親兄弟。

天寶二年,臘月。天雨雪。雪花紛飛,旬日不絕。

初八日。安祿山帶領千騎,自範陽入京師,向聖天子述職,依例年末“歲貢”。

肆中坊間盛傳,胡兒腦後長有反骨,早晚必反大唐。朝中也有風言,傳安祿山心懷異誌,百官參劾甚烈。玄宗自詡聖明,卻是一點不相信,小胡兒憨態可掬,怎麼可能會反呢?

唐自高祖興國始,即立下典製律令,由朝中重臣節級邊鎮,邊將必須三年一輪換,以免地方藩鎮坐大,威脅到帝國中央政權。

安祿山為邊帥,卻是個大大的例外,身為三鎮節度使,居然長期沒人替換他。拿胡兒自己的話說,北狄不來犯邊,要我安祿山何用?

國人不知所雲,明白人卻深諳此道,安祿山更是駕輕就熟,時常縱兵北進,無端襲擾奚族、契丹,尋致北狄素仇唐人,不斷舉兵來犯邊境。胡兒乘機逮住機會,暗中與敵國勾結,累累“大敗”來犯之敵。

朝廷不知貓膩,越發倚重於他。

安祿山節級三鎮,地位穩如泰山,便大肆招兵買馬,名正言順無人猜疑。加之胡兒麵帶豬相,天生具有欺騙性,又極善於裝莽偽飾,便很好地利用這一點,走路故意搖搖擺擺,給人十足的喜感。

楊玉環見了,曾笑岔過氣。嬌滴滴言於皇帝,說他一個死胖子,傻乎乎走路像隻老母鴨,整日裏表著忠心,怎麼會反叛大唐呢。

唐玄宗聽了,越發放心了。

安祿山順勢討好,對玄宗畢恭畢敬,對貴妃大獻殷勤,對朝臣則傲慢無禮。

文武百官大憤,紛紛上書參劾,直諫胡兒有反心。

安祿山大樂,要的就是這效果。

張說是個明白人,上書直斥安祿山:“麵有逆相。”

清源縣公王忠嗣,身兼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上書彈劾安祿山,稱其“日後必反”。

楊國忠貴為太師,胡兒和他不對勁,“國舅爺”上奏尤為尖銳,直斥為國之大蠹。“上前,數言其悖逆之狀!”

皇帝獨不信,他有自己的想法,群臣們“倒安”,實為了邀寵爭權。張說言“麵有逆相”,大皇帝認為“一臉憨相”;王忠嗣言“日後必反”,楊國忠參“有悖逆之狀”……哪有丁點真憑實據?全是想當然臆測!

在唐玄宗眼裏,凡言胡兒反的人,一律出於嫉妒。如此一來,真到他反時,就算有人拿來了真憑實據,皇帝也未必信了,這就是安祿山想要的效果。

胡兒憨不?狡詐著呢!剩飯放久了,會餿臭。真話說多了,會失信。誰再說,誰觸黴頭。

李白不知好歹,就觸了黴頭。

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是日,主婦足不出戶,窩家裏熬製臘八粥。

考古籍得知,臘者獵也。臘八粥者,選八種豆子,和上稻米與獵物(臘肉粒),一起熬製為粥,用以緬懷祖先,祭祀神靈,逐邪避鬼,慶賀獵獲。祭祀畢,一家老小攏一堆,熱熱鬧鬧喝粥,共慶年豐(獵獲)。

今年冷得早,初進臘月,即大雪不歇。

初八日,雪愈烈。雪花如鵝毛,漫天紛紛揚揚,偌大一座長安城,一派銀裝素裹。

李白別無去處,便去西市喝酒。剛入酒樓坐定,即有內侍奉旨相召,宣火速前往金鑾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