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安祿山兵叛範陽城 楊貴妃命喪馬嵬坡(2 / 3)

急令王驚雷,領精兵五萬,去靈寶西麵山穀埋伏。

千叮萬囑道:“不可暴露行蹤,待唐軍追至,與某合力圍剿之!”

王驚雷領了軍令,帳前高唱一聲喏,雄赳赳大步而去。

崔乾祐披掛上馬,在眾參將陪同下,親領七萬燕軍精銳,前去潼關迎敵。

兩軍甫一交戰,崔乾祐即詐潰。燕軍丟盔卸甲,往靈寶而逃。

哥舒翰大喜,揮兵掩殺過去。

燕軍丟盔卸甲,逃愈甚。

唐軍不知是計,追愈急。剛進入山穀中,燕軍忽不見了蹤影。

哥舒翰猛然警覺,崔乾祐詐敗!忙喝令大軍後撤,哪裏還來得及?

穀中,突聞一聲炮響,兩邊崖壁上,滾木礌石俱下,先阻斷唐軍退路。繼而號角長鳴,兩萬弓弩齊放,箭疾如暴雨,滿天蝗蟲般射向唐軍。

賡即,崔乾祐回兵掩殺,王驚雷伏兵四起,靈寶山穀血流成河。可憐二十萬唐軍,刹那間被殲滅殆盡。

哥舒翰逃進潼關,欲組織八千殘兵殊死抵抗。怎奈人心惶惶,誰也不聽他指揮了。

燕軍隨之破關,唐軍殘兵招致全殲,哥舒翰被崔乾祐生擒。

是夜,大雨傾盆。

兩百六十裏外,百萬京師民眾,始終不見平安烽火。情知大事不妙,紛紛棄家外逃。

興慶宮內,亂成一團。

玄宗深感勢危,急召百官議於廷,讓楊國忠、高力士二賊子,盡快拿定主意。

楊、高二賊,知大勢已去,留在京城斷無生路。慫恿文武百官諫言,紛紛勸天子狩於西蜀。

玄宗一代英主,四夷皆呼天可汗,沒想到老不中用了,竟落得這般下場。獵狩西蜀?說得天花亂墜,實際上就是逃跑啊!

然事已至此,除了逃之夭夭,哪有更好的辦法?

皇帝要逃跑,不能讓市人知道。市人知道了,勢必人心惶惶。人心惶惶不安,必引起國家動蕩。

翌日,早朝。

百官上朝者,不及平時十之一二。

玄宗故作鎮靜,特登臨勤政樓,下製書詔告天下,言必親統帝國大軍,征討逆賊安祿山。

“京人聞之,猶竊笑不已。”

天子就是了不起,哪在乎市井議論?依舊裝模作樣,行使著皇權。

任命:京兆尹魏方進,為禦史大夫兼置頓使。

任命:京兆少尹靈昌人崔光遠,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

任命:宦官邊令誠,為監門將軍至陝州監軍,掌管宮殿鑰匙。

玄宗為掩人耳目,假稱穎王李瀍為劍南節度大使,將要赴鎮成都,令沿途各州縣作好“東門之迎”。

當日午後,天子從楊國忠議,移居大明宮中。

戌時,三刻。

玄宗再頒詔令:讓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集合禁軍六軍,重賞以金錢布帛,又擇駿馬九百匹,以備隨時之需。

準備工作細致,做得人不知鬼不覺。

深夜,子時。

玄宗輕裝簡服,與楊氏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孫、楊國忠、高力士、魏方進、韋見素及親信宦官、宮人從延秋門出發,在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及禁軍護衛下,匆匆逃出長安城。

“……凡宮外皇妃、公主及皇孫,皆棄之。”

子時,二刻。

玄宗過左藏庫。

楊國忠趨附上前,奏請焚之。言:“左藏庫錢豐,豈可留與賊子?”

玄宗不允,心情惻然。謂之曰:“叛軍破京師,若無銀錢資軍餉,當重課於民。弗如留之,以輕民難。”

是日,寅時。

天未明,燕軍兵臨城下。

朝中文武百官,尚不知實情,依例前往早朝。

寅時,三刻。

百官三三兩兩,來到宮門口前,尚能聽見漏壺的滴水聲。禁中儀仗衛隊,依然隊列整齊,甲胄鮮明地站在那裏。

待到宮門打開,宮人亂哄哄奔出,紛紛逃出城外。

刹那間,宮裏宮外,人仰馬翻。城裏城外,豕突狗奔。

山野刁民聞訊,成群結隊混入京城,出入各豪宅大第,肆意盜搶金銀財寶。更有凶悍不法者,騎驢跑到皇宮大殿,放火焚燒了左藏庫。

西京留崔光遠得報,和監門將軍邊令誠一道,領著禁軍前往彈壓,斬殺十餘名暴民後,局勢才算穩定下來。

崔光遠作為留守,深恐有負皇恩,特遣長子到燕軍中,拜見偽酋安祿山,懇請勿傷無辜百姓。

邊令誠知大勢已去,即將所掌管的宮殿各門鑰匙,親獻於安祿山……

巳時,一刻。

唐玄宗一行,過渭水便橋。

楊國忠斷後,害怕偽軍尾隨追殺,令人放火燒橋。

皇帝不忍,令高力士留下,撲滅大火後再來。淒然曰:“吏民欲偷生,為何斷他活路?”

高力士不敢有違,留下五十名衛兵,取渭水撲滅大火。

玄宗情似喪家犬,卻不失天子派頭,一路旌旗凜冽,儀仗紋絲不亂。

高力士滅火後,奔到玄宗麵前護駕,奏請天子準允,遣宦官王洛卿打前站,讓沿途州縣官員接駕,準備皇帝一應生活起居。

誰知兵荒馬亂,時局不比往常。天子儀仗才到鹹陽,輾轉駐蹕望賢宮,先遣宦官王洛卿、鹹陽令張伯奢,竟然逃之夭夭。沿途百姓聞訊,以為胡兒叛軍將至,也逃得十室九空。

玄宗一行人,空腹走了大半天,早已腹響如鼓。好不容易來到望賢宮,本指望熱菜熱飯侍候,哪知連口水都沒得喝。

高力士忠心耿耿,心疼皇帝年邁,親自到鄉間覓食。

行二裏,得一老翁,甚年邁。自詡年逾八旬,並不懼叛軍前來,獨居村裏未逃。

老翁姓郭名從謹,邑郊郭家莊人,家裏赤貧如洗。驚聞天子駕到,跟鬥撲爬前往麵聖。惜他一孤寡老者,能夠提供的食物,唯有半筲箕黑黍餑餑。

一眾皇子皇孫,平日裏錦衣玉食,見餑餑粗黑,不是人食之物,初時不肯吃。實在耐不住饑腸轆轆,便顧不得體麵不體麵,紛紛伸手抓餑,一下子吞食精光。

四圍禁軍數千,見眾皇子、皇孫狼吞虎咽,忍不住清口水長淌,哪得一口可食?

皇帝見了,默默流著淚,始終未吃一口餑。

老翁坐小凳上,見天子花白頭發,一大把年紀了,實在可憐兮兮。搖搖頭,又像自言自語,又像兄長責怪小弟,輕聲曰:“安祿山久有悖逆之意,那麼多人告發,反而被關押誅殺。聖上身邊的文武百官,隻會溜須拍馬,民間呼聲你可聽得到?唉,老漢一鄉間農人,都知道早晚有這麼一天。”

玄宗聞言,慪得不發一言,隻顧傷心流淚。

始平縣,馬嵬驛。

天子車輦至此,玄宗駐蹕驛內。

護駕禁軍眾將士,又饑又渴又乏,紛紛怪罪楊國忠,若無奸賊讒言,潼關怎會失守?

陳玄禮尤恨此賊,往日沒少受這鳥人的氣。一個不學無術的家夥,仗著婦人之勢得寵,禍亂朝政十餘年,誰敢惹他?帝國今日蒙難,皆受此賊所賜。

將士多有怨言,陳玄禮心生恨意,仗著大將軍的身份,又領著數千禁軍衛兵,便欲為國除此蠡賊。遂暗中命令近身衛士,團團把住轅門,不讓外人靠近中軍帳。另派心腹小校石昌凱,秘密相招宦官李輔國,前來中軍帳一敘。

李輔國事奉東宮,與太子李亨交厚。得到陳玄宗密召後,二人相商於帳。

陳玄禮居首,李輔國坐橫頭。

陳將軍煮一壺茶,雙手奉於李輔國。直言心中所想,有除去楊國忠之意。

李輔國聽得明白,毫無一絲詫色。其素慕陳大將軍,為人坦蕩,剛毅、果敢有擔當。

楊賊把持禁中,驕橫不可一世。不僅隨意踐踏百官,連太子也不放在眼裏,唯恐李亨繼承皇位,斷了自己手裏權勢。便想盡千方百計,陷害阻撓太子李亨。

李輔國事奉東宮,長期跟隨太子,沒少受楊賊窩囊氣!聽陳玄禮一說,大將軍有意除賊,哪能不喜出望外?連連稱讚不絕,答應轉告太子知曉。

李輔國走後,陳玄禮招心腹入帳,囑咐可見機行事。

馬嵬驛,“東宮”內。

李亨坐榻上。

李輔國立於側,輕言中軍帳密會事。

太子聞言,忌憚楊國忠威勢,心裏猶豫不決。

李輔國一見,知李亨太過懦弱,優柔寡斷少果敢,恐誤了國家大事,急忙出了“東宮”,迅速告知陳玄禮。

陳將軍得訊,沉默良久不語。低頭思想一會,囑其萬萬不可走漏消息,暫回“東宮”等候消息。

李輔國點點頭,迅速回到“東宮”。

陳玄禮心急如焚,太子李亨不表態,唯恐消息敗露,決定先下手為強。等到李輔國一走,急令心腹尋機鬧事。

眾人得令,唯大將軍馬首是瞻,跑到營中四處鼓噪。數千禁軍衛士,正在氣頭上,又無食物果腹,頓時跟著大聲鼓噪。

適,楊國忠覓食歸。

有吐蕃使者二十人,上前攔住坐騎,向他索要食物。

楊國忠不明真相,被眾番使纏住,心情煩躁不堪,正待張嘴嗬斥。

館前一隊禁軍,突然高聲大喊:“楊國忠乃燕軍奸細,要反叛!”

一麵大聲嚷嚷,一麵放起箭來。

楊國忠情知不妙,一下子著了慌,拍馬直奔驛館。

眾禁軍哪肯饒他?紛紛提刀拎槍,大踏步趕上前去,將奸賊亂刀斬於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