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永王誤國誤己 詩仙捉月升天(3 / 3)

胖差見他可憐,實在於心不忍,再勸瘦差收了手,好歹結個善緣。瘦差鼻裏冷哼一聲,不再理會他倆,去到道旁小解。

李白本傲性之人,怎會自失高貴,在差狗麵前落淚?

看官實有不知,李白心裏苦喲!

巫峽黑風口,界分兩地。東與楚分,西連於蜀。過了山埡口,就入了蜀境。

故鄉啊,故鄉,三十載魂牽夢繞,三十載日夜掛念!

衣錦還鄉,榮歸故裏,光宗耀祖!李白有什麼?他什麼也沒有,唯兩把辛酸淚,一顆破碎心!

當年風華正茂,仗劍離蜀報國,大有澄清宇宙之誌。今日情怯“家”門,落得囚服裹身,何顏見蜀中父老?!

李白心裏的苦,兩個豬一般的差人,如何能夠懂得?

誠如土著所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李白流著淚,讓雙眼模糊,不忍相看故土。

因為這個緣由,李白故意跌坐地上,賴著不肯動身,實在不願白日入“家”門,怕看見“故”人。黑夜能吞噬一切,什麼都看不見,夜裏入“家”門吧,給自個兒留點顏麵。

兩個差人沒法,隻得找個避風處,將包裹枕頭下,躺在地上歇息。

夜裏,亥時。

二差解押著李白,來到夔州大昌縣,宿於縣牢中。

時,關中隴右大旱,民不聊生。京、洛間,餓殍遍野,百姓流離失所。燕軍乘機反攻,再陷東京洛陽,複起席卷之勢。

宰相崔圓上書,奏請天子順天意,安民心,以固帝國江山社稷。

唐肅宗從其議,依前古之帝王例,頒下罪己詔,以敬畏天地,謝罪於民。同時告示天下,宣布大赦:死囚從流;流囚赦免。

乾元元年,四月。

天子所頒詔書,快馬驛傳天下,國中軍民山呼萬歲。

二十一日。

詔書傳至夔州,敲鑼打鼓喧囂於市。

李白正待入黔,被赦免無罪後,心情何等歡暢?年餘的鬱結苦悶,頓時一掃而空。當即辭別二位解差,獨自乘舟東下,再出川東門戶夔關。

李白年近六旬,心景卻好到爆,豪情絲毫不減當年。手舞足蹈間,船過白帝城,李白談笑風生,與舟子飲酒唱和,寫下了著名的《早發白帝城》。

詩雲:“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年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喜悅歡快之情,躍然紙上,似浪尖一葉輕舟,放逐千裏大江。

乾元三年,九月初九。

日在壬午,重陽節。

盤龍灣,盤龍山。

李白拄著杖,身子佝僂如蝦弓,顫巍巍立山巔。

山腳下,一片殘垣斷壁。壯闊無比的魏莊,竟被夷為了平地!

李白的心,滴著殷紅的血。痛,針尖刺進心尖的痛,幾欲暈厥。

昨日去訪汪倫,本想賒些銀子,順便討碗酒吃。許久沒吃酒了,饞得渾身乏力,走路腳杆都打閃閃。

唉,哪知到了桃花潭,不僅未見著汪倫夫婦,連桃花居也沒了。尤可怕者,往昔泉水噴湧的桃花潭,都幹涸得沒了一滴水!

人說江山風月,皆通人之性情。得我者便是朋友,親我者即為知己。

亂象兆亂世啊,枯竭的桃花潭,預示著什麼呢?

昨晚夜宿清溪,無酒無飯無伴,李白蜷臥潭畔,冥思苦想了很久。

今日一大早,餓著幹癟癟的肚子,艱難跋涉十幾裏山路,來投平陽三姊弟。心裏想得倒美,到了魏家莊就不再走了,有兒女們養老送終,也算得人生圓滿。

眼前的景象,卻讓李白絕望至極。魏家莊沒了,親人們沒了,李白唯一的希望,也徹底沒了!

可惱的胡兒,可恨的安祿山,可惡的亂世!繁花似錦的帝國,千瘡百孔。殷實富足的百姓,饑寒號啼。

如果沒有這場戰爭,哪會有“永王叛國”事?可歎魏平、魏萬爺兒倆,不惜一家老小生家性命,全搭進去玩完了。更可歎者,自己一心報國,偏偏投錯了“廟門”,拜錯了“菩薩”,竟落得囚名滿天下!

李白越想越急,一口氣憋在心裏,半晌緩不過來。直憋得眼冒金花,兩耳裏嗡嗡直鳴。

午時,天陰欲雨。

山風狂亂地刮,卷起遍地枯黃落葉,東一片飄,西一片飛。一片一片,彌漫山穀。

李白拄杖山巔,周身的殘衣破衫,胸前那部長須,飄飛起無限蒼涼。

李白的眼裏,沒有了生氣,一顆幹枯的心,也幾近死去。忍不住老淚縱橫,籟籟地流下來。

嘴裏喃喃自語,幾似夢囈:“……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李白吟畢,肚子餓得不行。抬頭四處望了望,去到道旁的地裏,刨得一個白嫩的萊菔,顧不得擦去泥土,狼吞虎咽地啃起來……

猷州,廣通驛。

驛館地處南北要津,曾經車水馬龍,繁盛如大縣巨邑。而今清冷蕭條,寂寥不見了商旅。

李白來的時候,偌大一座驛站裏,隻有三五個驛遞兵卒。驛內的食店裏,沒有酒也沒有肉,供應的全是麥麵饅頭,不僅粗糙無餡兒,價昂十倍於承平時。

李白腰無分文,要吃要喝要住店,隻好脫下皮褂兒,可憐巴巴當與店主,想拿它作吃住開銷。

店主不願意相抵,直言兵荒馬亂,隻收真金白銀。

李白百般告饒,但求一榻一瓢,聲音悲愴近似哭泣。

三五驛遞見了,可憐他一孤寡老人,好言相勸於店家,才得一柴屋棲身,又得五個饅頭果腹。

驛遞來自京洛,圍著吃些饅頭,彼此間竊竊私語。

李白雖然老邁,兩耳仍十分聰敏。與驛遞相距兩桌遠,卻聽得清清楚楚:天下兵馬副元帥李光弼,已到了東鎮濠州臨淮。

李白聽得真切,心裏好一陣激動。

李光弼身世成謎,江湖傳言不一,多言出身“柳城李氏”。天寶十五年一月,經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推薦,被肅宗任命為河東節度使。

二月初三,奉命率番、漢步騎萬眾、太原弩手三千,東出井陘進攻常山郡。

二月初五,李光弼兵抵常山,城內三千團練兵倒戈,綁敵守將安思義出降,李光弼領大軍入城。

二月初七,敵酋史思明得報,聞常山失守,親率兩萬騎兵相救。

二月初九,叛軍抵常山城。李光弼即遣步卒五千,自東門出城迎戰,叛軍堵門拚死不退。

二月初十,李光弼令五百弩手,踞城上萬箭齊發,叛軍被迫稍退。

二月初十一,李光弼再派弩手千眾,分四隊輪流放箭。史思明叛軍大敗,隻得收軍北退。

李光弼初戰告捷,收複重鎮常山,唐軍士氣大振。再得郭子儀舉薦,被任為天下兵馬副元帥。

李白之於郭子儀,有再生之德,尊呼為“恩公”。郭子儀之於李光弼,更是人生大恩人,時人謂之“亞父”。

三人素有交情,李光弼兵臨濠州,李白正走投無路,聽到這般準信,哪能不喜出望外?

是夜,雨下如注。

李白從軍心切,不顧六十一歲高齡,偷偷溜出廣通驛館,冒雨徑直奔往濠州,欲投奔副元帥李光弼,加入帝國的平叛大軍,希望在垂暮之年,完成報效國家的夙願。

誰料天不遂人願,李白年邁體弱,身如少油殘燈,冒雨夜行百二十裏,竟然感染風寒,病臥濠州道上。可歎李白命運多舛,最後一次政治活動,也因疾而終。

翌年,歲在壬寅。

春三月,李白至當塗,投奔李冰陽。

李冰陽乃族叔,時為當塗令。得知李白來投,難得一個有名望的本家,自然好生待他,便留府上供養著。

李白走投無路,暫時有了落腳處,遂悉心調養身體。旬日,康複如初。然而寄人籬下,終歸心裏不安,便時常作短途遊曆,四出打探故人消息。

五月,李白遊宣城,以期會劉十娘,不遇。

七月,北遊至汴梁。鄺山觀宇盡毀,宗氏不知去向。

十一月,李白窮困潦倒,狼狽歸當塗。

李冰陽聞訊,慮李白要麵子,親自去東郊外,相迎於迎暉門。又邀十餘好友,宴於邑南“一江樓”。

“一江樓”高十丈,巍峨聳於江畔。

是夜,明月高懸,一江澄碧似練。

李白自下獄始,久未與朋友歡聚,也不曾暢飲過酒食,似喉嚨裏伸出手來。三五碗“淮水春”下肚,又忘了自家流囚身份,大呼小叫喝酒吃肉,忘乎所以大聲吟哦。

歌曰:“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座中諸子皆狂士,雖家國支離破碎,仍然不失真性情。醉生夢死何足惜,哪管他天塌地陷?聽李白唱得風起雲湧,百般婉轉,千般豪情,齊刷刷鼓起掌來!

眾子哪曾想到,這一闕《臨路歌》,竟成了太白絕唱!

詩仙博得頭彩,便再也忍不住性子,直吃了十六七碗酒,才殺住了腹中的酒蟲。

醉眼蒙矓中,去到樓台旁小解。突見江濤翻湧,一條金燦燦巨龍,乘風破浪而來。

金龍張牙舞爪,口含一粒銀色寶珠,銀光閃閃不可逼視。

細看那珠,卻又不是珠子,正是天上那輪滿月,明晃晃沉入江中。

風起龍騰,碧浪排空。那金龍昂首吞吐間,將口中一輪滿月,時而拋於空中,銀光閃耀,映徹天地;時而潛入深淵,泛起一江銀波,如夢似幻。

李白看得癡了,憶起兒時所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那情,那景,那人,那物,仿佛就在眼前,親切得不能自已。

李白發了癲,猛可裏躍出石欄,直往江心那月撲去……

夜空,高邈朗潔,萬裏無雲。

星月深處,傳來一陣仙樂,緲緲彌漫河漢間。

“風兮風兮,幾萬裏飛度天山;月兮月兮,三千載照我魂還;夢兮夢兮,卅六年難歸故園……”

仙樂聲中,江麵突起狂風,掀起波湧浪卷。江心,激湍飛旋,現一巨渦,渦大如畝塘。

一道白影,自渦心出。似真似幻,直上九霄,奔月而去。

天宇深處,有歌聲傳來:“……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眾人聞歌,齊跪於地,向天而拜。

茫茫天宇,浩渺不知高遠。

星月明朗,天門訇然中開。虎鼓瑟,鸞回車,群仙列隊。

李白昂首,長須拂胸,袂帶飄飄,手執金樽,大笑入天門……

戊戌夏

於蓉城蛙鳴齋